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每个人的高考,每个人的“抗战”
http://news.hsw.cn    来源: 金羊网  2011-06-06 20:2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看考生如何放松
看考生如何放松
高清:古镇夜晚赛龙舟
高清:古镇夜晚赛龙舟
·武汉轻生女楼顶滑落 妈妈身体悬空抓住女儿(图)
·逆子清晨棒杀生母后倒头大睡 嫌疑人疑有精神病
·男子强暴12岁女孩后用多根木棍插入其下体(图)
·公安大学主任被当贪官登报 陕西一报社被判赔三万
·下岗女工取款3千被给3万元 3次还款均遭到拒绝
·9岁小学生成功营救2男孩 体力不支不幸溺亡(图)
 

  张军瑜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回忆高考的文章,我的高考。

  凡是走过正常求学这条路的,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自己的一个高考,就像每个当过兵的人心里都会有一座兵营一样。

  但,我很少主动去回忆那一段陈年往事,虽然这些事情就在不久的过往还时常主动侵袭我的心脏深处,甚至让我从类似于噩梦中的心理状态中醒来。我会梦见我又回到了那段高考岁月,又走上了复读之路,而这些早就是我不愿意经历的;醒来以后,我会庆幸这是在做梦,我还是自由自在,我还是能够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必强迫自己去解那些自己似乎无论下多大的力气都不能灵活掌握的数学题目。

  我并不是一个严格上成功意义的好学生。我经历过两次高考,上过高三,也上过高四。

  就是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天生缺少数学脑细胞。但是,我也必须承认自己足够努力,在高三、高四我用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可我就是学不好、也学不会那些代数题目、几何题目。早在高二分科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中国的文理分科体制让我逃离了物理和化学,但却让我无法摆脱同样让我头疼的数学。我用了几乎是60%的时间来学习数学,我希望自己的数学成绩起码能够达到90分这样一个及格分数,但一切都在和我开着玩笑,我最低的时候,数学考过35分,而满分是150分。

  那个时候,我有点心灰意冷。因为我并不是不努力去学习数学,只是我真的学不好这门科目。看着那些轻轻松松就拿到120分,甚至是130分靠上高分的学生,我真的很羡慕他们。与此同时,我的语文成绩却出奇地好,考到120分都是很轻松的事情。那个时候,是每到上语文课我就打心眼里高兴和放松,一到上数学课,我就成了霜打的茄子,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似懂非懂。更让人着急的时,我在老师眼里又是一个十分用功的学生,而且我也想把数学学好,这样一种情况,就造成了我一种十分焦虑的心态。

  至于英语,我的学习成绩在男生里头还算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喜欢历史,喜欢那种把经济和政治、风俗、艺术结合起来的历史思辩方式。政治成绩也算凑合。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是那种典型的偏科类型的学生。我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到大学以后,能够彻底摆脱数学,想想都是一件十分痛快和幸福的事情。

  但是,要高考,我就无法摆脱数学,因为语数外三科是高考的必考科目。

  这倒让我想起来在2009年左右有关高考要不要文理分科的争论。因为我深受其害,我也深深理解和懂得和我同样的要么理科好,要么文科好,而另一科就好像天生缺少这根儿筋一样差到一塌糊涂的同病相怜者,我写了一些文章去反对那些主张文理不分科的论调。所谓的平衡发展有时候在我看来就是个屁,我们要那么平衡干嘛呢?我卖茶叶蛋的是不是一定要学会造原子弹,你心里才舒服一点?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自己不感兴趣、似乎也永远学不完的东西,这些东西到底又给了我们的大脑多少“平衡”?参加工作以后,所谓的“平衡”,所谓的“深刻”,还不全是被抛在脑后?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需要微积分,需要“鸡兔同笼”?我们的教育体制有时候就是特别喜欢做一种浪费时间的运动,就是现在的职称考试,英语还是雷打不动的必考科目,试问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人用得上英语呢?看看多少人为了考职称去找在校生替考英语,我们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显示一个我们与国际接轨的伟大形象?

  后话了。

  在一种不知道什么样的心理中,1999年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高考。那一次还算是正常发挥,数学甚至是考到了92分这样超常发挥的成绩。那个时候,电话在农村里还不算是十分普及。我记得好像是我妹妹借用邻居的电话替我查询的成绩,为什么不是我自己查的呢?是不敢面对,还是别的原因?都已经想不起来了,我记得我总分是484分,另外我还是当年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有10分的加分,算下来总分就是494分。这是两个很宿命的数字,等会我再给大家解释这两个数字为什么宿命。当时的本科线大概是510分多一点,而专科线才450,甚至是430的样子。我这个分数是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本科上不了,走专科又太囊。一些亲戚朋友动员我补习一年,认为我补习一年的话,肯定能上一个本科、甚至是好的本科学校。我犹豫了。说实话,从我自己来说,我当然愿意上一座本科学校,而我当时最大的心愿是能够考上河北大学的新闻本科;但另一个声音也告诉我,在高考上,特别是数学上,我已经尽力,就是补习一年,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提高。我的父母也并没有很明确的主意,是走个专科学校了事,还是复读一年争取上个本科,他们全在我自己拿主意。实际上,要不是我解释,他们可能连专科和本科有什么区别都搞不清楚。

  我记得当时我们全家都住在村边的一个养鸡场里,养鸡场边就是一条公路,每天都是车来车往的,那几天我就在养鸡场帮忙,喂鸡,清扫鸡的粪便,或者看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发呆。有一天晚上,和父母、妹妹、兄弟一起吃了晚饭,我就骑上自行车沿着公路一直往下骑,差不多一直骑到了临近的另一个村子——渡口,我才往回返。回去的路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摔了一跤,因为我只穿着个短裤,光着上身,所以把一个侧身子的皮肤都给擦破了,感觉火辣辣地疼。那个时候正是一年当中很热的时候,天气又闷,回到鸡场以后,我也没回屋里睡觉,就在院子里铺了凉席,躺在那里看天上的星星,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我就告诉了父母,还有几个一直关心我的姑姑们自己这个决定,就是——复读!

  484的谐音是“死不死”,494的谐音是“死就死”。死不死?死就死!宿命的分数,宿命的决定。当我决定复读的时候,我甚至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点悲壮,没人知道这对一个少年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没人清楚他心里其实对来年的复读成绩其实并没有什么底气。

  但,我还是决定了。我不是决定了吗?既然决定了,还犹豫什么?我懂得我自己,过程中可能会纠缠,但是一旦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却又是那么毅然决然,有时候甚至是冷酷。多少年之后,有人专门给我分析过我这个性格特点。我承认。这一点,让我吃亏不少,也让我在一次次的难以决舍中,可以瞬间把自己变成一个“冷面”,有时候理智到、冷静到、冷酷到让我自己也吃惊自己做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常人做不出的选择。

  但,我终于和无数学子们又要竞争一次了。

  到高四报到那一天,我换了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我们一帮要复读的老同学就站在学校大门旁边聊天,有时候也会看到考取了理想学校的同学来学校玩耍,很奇怪的是,我对他们并没有一丝羡慕的心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要“冷酷“到底了。

  复习的生活,是难熬的。我照例把许多时间投入到了对数学的补习当中。很快,我就不幸地发现,无论我怎么学,我的数学成绩都不见一点好转。可数学成绩如何,几乎就等于我这一年复读的最终结局。我有点绝望,是真的绝望,不过绝望里又有那么一点希望,我希望奇迹可以发生,我希望我的数学成绩突然就好起来了。但奇迹,并没有关顾我这个破旧的茅草屋,我的蓬荜也并没有生辉。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我当时有两个好哥们儿,一个叫彭占科,一个叫刘志刚,都是补习的。很郁闷的时候,我们就在夜里买了啤酒、西瓜,到火车站去,翻阅护墙,坐在火车道旁边,吃西瓜,喝啤酒,看南来北往的火车,看火车车厢透出的闷热的灯光,也透过车窗看那些旅客。那个时候,那些哥们儿!那些灯光,那些远去的火车的轰鸣!

  有时候课间,我会依着教室外三楼的栏杆,看操场上那些树木,也看学校外边那些做生意的人。日子,日子,日子。空气,空气,空气。

  又一次高考的成绩下来了。492分,总分比前一年其实还下降了两分。这一次,我没怎么想,就报考了邢台学院的中文系,当时这所学校还叫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怎么理想的学校,连本科也不是,但,是我的大学,是我努力之后学校生涯的最终结局。如果这是命,我认!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骨子里的一种性格,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又开始爆发。既然没考上理想的学校,既然选择了邢师,又有什么值得哀怨的呢?在大学的三年,我爆发出了我积蓄太久的潜力,没有数学,没有物理,没有化学,我像是一条去掉了所有枷锁的鱼儿,轻轻松松就搞定了所有的课堂学习任务,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鲸鱼吸水式的阅读上,还有一些学校的社会活动上。大学第一批入党,班长,学生会主席,校报的记者,年年的一等奖学金,还顺带把现在的媳妇给“诱惑”到手,真是啥也没耽误。

  好几年了,这些陈年往事。其实应该感谢高考,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平民子弟应该感谢高考。我们没有任何背景,我们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物质财富,高考,给了这样一条路径,我们通过这条路径,彼此到达人生的彼岸。要想得到一件东西,我们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这中间会有成功,也会有失意,但我们总是努力过了,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这些人都可以让自己问心无愧。

  高考,给我们的,除了一张大学文凭之外,也许更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人生的一种磨练,特别是复读生活那一年的磨练。有了这种磨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风,有雨,我们都多了一种经历过的从容与坚定。这是比一张大学文凭更珍贵的财富。

  我也仅仅是复读了一年而已。多年之后,我听说跟我一同补习的一个哥们儿竟然前前后后复读了四五年的样子,才走了一座本科院校。其实我复读的时候,他已经复读过一年;我第二年稀里糊涂上了一座专科学校,这哥们儿竟然又选择了复读;后来,这哥们儿上了保定金融专科学校,上到不到半截儿却选择了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河北师大。等同届的同学们早已经工作了多年,然后去师大培训,竟然在师大的校园里看见了他。当时,他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每个人的高考,每个人的“抗战”。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