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发表题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的文章,认为“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舆情不是“敌情”,而是社会的预警器。文章指出,面对舆论监督,当政者不能再使用“封、捂、堵、压、瞒”等陈旧无效的五字诀了,而是要保有平等、开放、尊重、坦诚这四种心态,对舆论的关注和监督积极回应,才能修炼和体现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媒介素养,展现良好的执政水平。
几乎同时,现实生活中即有典型事件出现,从事件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关注中可见,媒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全社会和所有国民面临的紧迫问题,不仅是公权,还包括网络名家和围观网友。
6月14日,有重庆网友在天涯论坛发帖发图,称一位水果游摊贩遭城管暴力执法受伤。多张网帖照片显示,受伤摊贩满脸是血,小便失禁。15日,网帖图文被转发到微博,网友热传评论如潮,多同情小贩,谴责城管暴力,并引申到感慨民生艰难。其中不乏诸多经认证的、粉丝众多的微博名家。
随后,一边倒的局面被打破,有网友质疑暴力执法的真实性,更有微博宣称这是谣言,并将矛头指向转发微博的名人,指斥他们信谣传谣,责任感和操守缺失。双方争执不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重庆官方否认暴力执法的调查结果公布后,非但没有平息争论,反而导致争论升级恶化,朝着挟嫌泄私愤、人身攻击甚至构陷转向。暴露了不少网友也很缺乏基本的传播常识和媒介素养。
在谣言与否的争执中,以打假知名、自诩“对真相有洁癖”的方舟子是其中的主角。网友刘军宁在微博感叹受伤摊贩“连正当的谋生,都落得这样的下场,难道连谋生也是死路吗?”被方舟子指控为造谣。方舟子认为,这一感叹“意指此人受伤是城管暴力执法导致,现在调查结果已出……所以刘军宁造谣已可认定”。并称 “看了那组完整照片可以推知是小贩发病或失足从第4级台阶跌下的,和城管应该没有关系 (旁边还有别的小贩在摆摊呢)。这是精心选出一张照片在微博上传谣”。方舟子还敦促网站“按惯例取消造谣者刘军宁的认证”。
在长期打假生涯中,一向注重证据、逻辑严密的方舟子,这一次在他特别擅长的地方失分了。一般来说,将感慨曲解为造谣,将转帖诬为传谣,要么暴露了传播常识和媒介素养的低下,要么就只能说是不顾事实挟嫌报复。他不顾现场照片的动态和静态关系,见其中尚有小贩摆摊,就敢于断言和城管没有关系,这样强悍的逻辑,与方舟子以前的打假业绩相比,真让人不敢相信是同一个人所为。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常识和媒介素养,恐怕是全社会官与民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大家都亟待加强提高。在网络2.0时代,互动性空气的信息传播实践证明,一则信息的真实性,正是在不断地转帖、转载中得到辨析和检验,最后得到真相的。一旦挥舞信谣传谣的棍棒打断这一传播链,势必阻碍真相的显现,“对真相有洁癖”不免沦为假话。而这种褊狭的只估计自身好恶、只拘泥于事实判断、不顾价值判断的做派,恰好是缺乏起码的媒介素养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