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凯龙
据新闻报道:随着汛期的到来,各地加紧防汛。而就在北方的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的状况。据权威资料显示,国内已经有100多个城市患有内涝的疾病,如果继续持续暴雨,还有更多的你更是患有内涝疾病。 城市,是一个国家的富强繁荣标志之一,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从城市就可见一斑。对于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在汛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在城市发生内涝以后,很多地方城市居民出行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更出现断水断电,食品涨价,叫卖打捞车牌等很多不和谐的事情。
事实上,现在仅仅刚进入汛期就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方面反映出很多城市的排水设施出现的问题,另外就是引发的后果一些政府没有及时处理好,造成矛头指向政府,而不是水患。
在一个城市兴建的同时,设计方案中城市排水就是其中重点,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城市还没有到主汛期就已经成为城市内涝,而南方某城市,沿用宋代的排水设施竟然安然度过,这不仅仅是一种讽刺,更应该引起反思和重视。
说到原因,城市内涝很多还是人为和制度上的。
排水系统脆弱,城市规划弊病,政绩观偏差等都是人为的因素。而制度上,尽管有国家相关诸如《城市防洪法》《洪水保险法》法律法规的支撑,但是执行的缺乏值得思考。
有新闻评论认为;从官员政绩到排水系统以及城市规划等讨论并开方着比偶那个没有错,但是真正的方法应该是从根本生解决。那就是从政治的角度医治。
现在的很多地方政府官员重政绩,这是体制的原因,而经济无疑是重中之重,很多地方违规开发忽视民生以及环保,弄虚作假滥搞城市评比和排行,浮躁的展示自己良好的一面,而背后暴露的灰色一面才是更真实的一面,更是民生之伤。
好名声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是一个简单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老百姓理解不了,国家同样也理解不了。政府职能部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了政绩和人民币服务的。
试问,很多被权威部门评为“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的,出现内涝,还名副其实么?如果从城市的另外一面,诸如群众满意度等评比,合格的又由多少?恐怕没有多少人心里有底吧?
公众注重的不是虚无的外在光环与荣誉,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与幸福指数。
一堆堆显示内涝导致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就是最好的说明。
城市内涝不仅仅是城市之殇,更是民生之伤,民生之痛! 执政的城市官员不仅仅应该从政绩效果出发,更应该以民为本,切实解决好关乎民生问题的事情,毕竟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公共利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