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贪婪我应恐惧
如果不是一位山东农民的自杀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菜贱伤农”的怪圈恐怕至今依然在悄无声息地吞噬菜农的血汗钱。
4月16日下午2时,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司家庄村,39岁的菜农韩进被妻子发现在洗手间自缢身亡。在随后几天时间内,韩进之死被媒体解读为因菜价低廉而“绝望自杀”。
回顾关于“菜贱伤农”的呼声,可以发现,几乎是在4月中旬一齐爆发。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在3月初,甚至去年下半年就能发现其踪迹。
3月5日,农产品流通专家、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撰文称,今年上半年白菜价格难有起色。作为我国南北蔬果的最大集散地,新发地素有“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之称,其监测数据大致可体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情况。
刘通当时看到的情形是:3月5日,由山东各地运往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大白菜仍然延续20多天以来的状况,堵住了通往白菜交易区的通道,上市量连续20多天超过1000多吨,冬储大白菜的销售热潮不退。
“去年白菜每天的进货量大约在600吨,”因此刘通认为,“连续20天1000吨的发货量必定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除了通过新发地监测数据的“窥豹一斑”,在更大层面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刘通认为,过去连续两年储存白菜的商贩赚了钱,连续两年种春白菜的农民也挣了钱。今年春白菜的种植面积“又不小”,山东冷棚(拱棚、弓棚)的白菜3月底就要上市,河北白菜育苗已经结束,正在或已经栽种,老白菜没卖完,新白菜源源不断地上市,因此,“今年上半年,大白菜的价格难有起色。”
果然,在此文发表一个月之后,山东白菜出现了大面积滞销的情况。
“去年白菜批发价一度到达一元多一斤,这是天价,也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不过很多人没在意,依然继续扩大白菜的种植面积。”刘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刘通是通过种子的价格来估算今年白菜的供给量。“去年下半年,10元一袋的种子一度卖到了100元,还依然有人买不到要通过‘走后门’来获得。”刘通表示,观测种子价格是推算第二年农产品供应量的有效办法。“如果是因为通货膨胀或者成本上涨而引发的种子涨价,继续种植没问题,如果是因为供求关系而引发种子价格大幅上涨,那就要注意了。”刘通表示。
可见缺乏组织化引导、盲目种植是本次农产品滞销的根源所在。多家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
江西乐平市民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冬华对记者表示,由于缺乏组织化种植,看到莴笋销售情况好,去年江西很多农民加大了种植莴笋的面积,导致今年莴笋价格低廉。
而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主任赵立国亦认为,山东白菜滞销与农户盲目跟风种植有密切关系。
对于种植信息掌握不够及时,以及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是目前农户种植出现高风险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及时掌握了信息就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对此,刘通表示,农产品种植复杂之处在于它还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某地区去年冬瓜的种植量由230万亩增加到了270万亩,增加40万亩。按理说,由于扩大了供给,冬瓜价格要降下来,结果由于遇到了自然灾害,冬瓜减产了,最后反而价格比原来高出了很多。”刘通告诉记者。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种植面积广大,仅仅控制区域种植面积是无法控制整个供给量的。“以山东金乡的大蒜为例。金乡是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去年从60万亩增加到了80万亩,增幅不是很多,但由于全国其他非大蒜主产区的大蒜可能增加种植到100多万亩,结果必然导致大蒜价格下跌。”刘通表示。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农户应该提高对种植信息的深加工和分析能力。此外,可以建立某个单品的行业协会,比如大蒜协会,这样可以预测和统计全国市场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