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法律的公正价值须在判决中得到尊重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7-18 04:0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令人唏嘘的落魄体育明星
令人唏嘘的落魄体育明星
体操前世界冠军地铁乞讨
体操前世界冠军地铁乞讨
·印度将推出世界最便宜住房 每套成本仅500欧元
·去香港做“失足妇女” 60内地偷渡女被遣返(图)
·美国等30余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唯一合法代表
·昔日体操冠军街头卖艺 受伤退役多次盗窃(图)
·聚焦中国抗通胀:33年后百万富翁不如当年万元户
·无业青年建“打架QQ群” 扬言“称霸”当地(图)
 

  云南省高院启动了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幼童一案的再审程序。这是舆论对二审改判的广泛质疑争得的结果。李的行为无论从其作案手段,还是直接后果来看都称得上残忍狠绝,然二审将死刑改判死缓,云南高院还对此进行了一番并不令人信服的解释,遂有舆论的反弹。

  撇开其他外在的因素,就法本身而言,至少从目前报道披露的情况看,无论从哪个方面,李都没有免死的理由。这也就是包括一些法律学者及法官在内,都认为少杀慎杀的政策不适应该案的原因。这并不是公众“以一种狂欢的形式”要一个人死,舆论之所以在这件事上穷追不放,根子还在于法律还受害者一个公平。

  在人权意识彰显的今天,法律对死刑应该慎之又慎,并在条件成熟时,最终取消死刑。但应该意识到,取消死刑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对罪行的宽恕。如果因为要尊重杀人者的生命,就连他犯下的杀人罪行也可宽恕,则陷入了另一误区。

  这就需要一种可替代性的措施来执行原先死刑对罪行的惩罚功能。在一些废除死刑的国家,它主要由“不可减刑或假释的终身监禁”来体现。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出一套类似的替代规定,除死刑外,最严厉的惩罚就是死缓。然而,死缓的减刑和假释条件过于随意,只要在服刑期间表现得好一点,一般都能得到减刑,因此,一个人被判死缓后,实际等于有期徒刑。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些罪大恶极的罪犯但凡有可能,都会极力争取判死缓,最后,通过所谓服刑期间的积极表现,在监狱呆上个10多年时间都能出狱。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无论是保留还是取消死刑,若不能做到公正,人们就会丧失对法律的信心。而公正的本质,按照哲学家赵汀阳的看法,是一个对称原则,即行为和报应的对称,付出与收益的对称,或者行为与回应行为的对称,中国传统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不再提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类观念,更不鼓励个体的报复行为,但并不表示公正的元价值就消失了,法律必须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如果法律做不到这点,就不要简单地去否定民间“杀人偿命”天理观的正义性。

  “公正”的价值体现在刑法中,就是“罪罚相当”,这是刑法一个基本原则。它的含义是,轻罪轻罚,重罪重罚,轻重适度,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不枉不纵。法官在具体判案时,无论是基于人道考虑,还是其他原因,只能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去裁量,不可逾越这一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枉判,制造不公。

  因此,在社会还未准备好替代条件去取消死刑的情况下,对少杀慎杀政策的把握要准确,准确包括两个方面,可杀可不杀的不杀,但同时也就意味着,该杀的必杀。不能只强调前一面而忽视后一面。事实上,高法对死刑的适用条件是,罪大恶极,以及证据充分不允许出错,符合这两个要件的,都属于必杀之列。本案中,唯一可以不判李死刑的理由是他得到受害者家属的谅解,可惜受害者家属没有选择谅解他。

  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官,是因为人们相信,法官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公正。法官的这个作用是通过具体案件的判决体现出来的。所以,法官判案,一方面不能被舆论和社会情绪所左右,另一方面,也不能刻意为保持判案的独立性而不顾基本的民心和道义,否则,很难谈得上公正。而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只会使人们对法律和法官群体更疏远、更怀疑。目前,我们正陷入了这样的信任危机中。(邓聿文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药家鑫案原告律师成为“李昌奎”案原告律师   11-07-16 08:31
·李昌奎案:用“未来的正义 ”给民意画饼?   11-07-14 04:03
·云南“赛家鑫”案调查:嫌犯与被害人疑曾谈恋爱   11-07-13 04:07
·司法审判岂能迷失正义本能   11-07-06 15:2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