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近7成中央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 专家称因畏惧曝光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1-07-19 07:1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以色列青年抗议高房价
以色列青年抗议高房价
城管遭摊贩夫妻当街扒裤
城管遭摊贩夫妻当街扒裤
·浙江一老板狗链锁欠债者 逼其每天干活19小时(图)
·地窖囚两少女数百天供泄欲 湖北青山色魔被判死刑
·成都老太23次参加听证会 称中签率高是因报名者少
·三男妄想一夜暴富抢小三 抢9万余元并多次强奸
·武汉一城管遭摊贩夫妻围殴 被当街扒裤(组图)
·女子因为男友提出分手用刀割断其命根 已被刑拘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周锐)离中国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已过去半个月有余,但近7成需要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至今仍未晒出“账单”,引来各界质疑之声。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舒可心1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这些部门来说,“三公账单”应该是“今天要求公布,明天就能拿出来”,他们之所以“躲闪”,最大的可能就是畏惧将“难言之隐”暴露在阳光之下。舒可心强调,公开透明是解决腐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来围绕着“三公经费”的各种讨论,料将让相关部门今后在“三公花销”上“检点”许多。

  “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被中国民众俗称为“三公消费”。在老百姓眼中,这些项目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猫腻”。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要求,在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同时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科技部4月率先响应,在财政拨款指出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成为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的国家部委。但这一事件随后的进展却并不如人意。

  首先是进度缓慢。目前中央规定的公布时限已过去半月有余,但98家单位中有近7成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次是语焉不详。和审计署公布“账单”的精细度相比,其他部门披露的“三公”数字稍显粗略。此外,一些部门在临近周末时公布“账单”做法,也被批评为意图“蒙混过关”。

  在这种局面下,敢于晒出“账单”的部门就获得了不少加分。在已公布数据的部门中,中国科学院的因公出国费和公务接待费均高居首位,但其对相关开销的解释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理解。“正当用钱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该买科学仪器的钱被拿去买了领导的数码相机,那就肯定不行。”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近来引发的热议,舒可心表示,这绝对是一个好事,说明中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他指出,官方只要坚持把公开透明的道路走下去,人民监督就能在网民一次次的“围观”中得以实现,从而让“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舒可心表示,在“公不公开”的问题得到解决后,“真不真实”与“合不合理”也值得考量。舒可心表示,无论是和历史纵向比,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对照,中国的公务员比例均处于高位。“三公经费”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好钢应用在刀刃上。未来,中国在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效率上也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水利部三公经费八成用于养车 称因工作性质决定   11-07-18 03:52
·七部委周末齐晒“三公” 专家称怕挨骂避开关注   11-07-16 07:47
·发改委晒“三公”账本 逾565万元用于公务接待   11-07-15 20:26
·请向矮子里的将军审计署学习“三公”公开   11-07-13 06:0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