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丽天 64岁,成都量具集团退休工人,四川第一师范毕业,曾做教师25年,2001年退休,从2003年开始,报名参加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类听证会23场,人称“听证专业户”。
本报讯 (记者杨万国)7月14日,网民爆料称,成都老太胡丽天多年来19次被抽中为听证代表,而且先后支持过多种涨价。胡丽天因此被质疑为政府安排在听证会上的“托儿”。昨日,胡丽天整理出详细的参加听证的材料,证明自己不是“托儿”。
胡丽天介绍,7年来她报名了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的40多场听证会,被选上23次。23次中她表示同意的有13次。还有5次胡丽天只被选为旁听代表,无权发言。剩下的5次,她分别提出了反对意见或改进意见。
胡丽天说,她不是政府的“托儿”,每次都是自愿报名被随机抽签选出,有两次她亲自在抽签现场,见证其他代表被抽出的过程。
此前,网上有人称,胡丽天的名言是:“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费都有理。”
昨日,胡丽天说,她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
她表示,对网络质疑感到委屈,但是将继续报名参加听证会。因为听证会是“民主进程助推器”。
■ 对话
“中签率高,因为报名者少”
胡丽天称频频参与听证是因有话要说,即使力量不大,但比政府闭门造车好
64岁的胡丽天是一位爱美的老太太,记者拿起相机拍照,她立即从随身小挎包里掏出一面小镜子照照,再掏出一个塑料梳子,把头发梳理整齐。
对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她说,“我不怕”。她认为,若自己受点委屈,而能引起社会对听证的关注,也是好事。
谈“频频听证”
“我好辩论,且说得好”
新京报:作为普通市民,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参加听证会?
胡丽天:2003年有一天我看报纸,说成都要搞公交月票听证。我那时不懂什么叫听证会,以为是去提意见。我不会骑自行车,出门全靠公交。所以我就想去给公交提提意见。
但第一次报名,我落选了。
新京报:那次没有打击你的积极性?
胡丽天:2004年,报纸又公告杜甫草堂和武侯祠门票涨价搞听证,我对杜甫大诗人的草堂该不该涨价提不出意见,就没有报名。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要我去参加听证会。我说你们搞错了吧,我没有报名。
他们说我2003年那次报名落选了,但是他们登记在了“人才库”,这次专门邀请我。我就去了。
新京报:你曾说过,你就是为听证会而生的。
胡丽天:我喜欢辩论,喜欢讨论。而且我说得好。
新京报:参加听证会有报酬吗,吸引你的是什么?
胡丽天:没有报酬,我们算是志愿者。报名要去拿文件,还要实地调研,很繁琐。有的听证会连工作餐也没有。开完后我们就灰溜溜地走了,很累很饿。意见还不一定被政府采纳。
新京报:去北京参加听证会是自费的?
胡丽天:来回机票、打车、住宿我一共花了3000元。是我三个月的退休金。
新京报:花这么多钱,还是无权发言的旁听代表,觉得值吗?
胡丽天:省市级的听证会我都参加了,我想看看全国的听证会是什么样。而且可以提高我的层次,别人一说,她参加过国家会议,多有地位(笑)。这比花3000块旅游有意义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