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华商报社新闻摄影部主任:蔡勇拍什么 怎么拍
http://news.hsw.cn    来源: 城市新图  2011-07-21 13:32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施工队斗殴引爆炸致4死
施工队斗殴引爆炸致4死
美女吃胡萝卜求喂养
美女吃胡萝卜求喂养
·温州司法局和律协就禁止律师擅答家属咨询道歉
·动车事故遇难者家属当温家宝面斥铁道部漠视生命
·阳朔县委书记被指为换届考核 将贪腐知情人投监狱
·张尚武来宁拎包入住 成陈光标公益爱心形象大使
·贵州安顺摊贩疑被城管打死 城管局局长被免职
·6万上班族健康调查:记忆力性欲下降居症状前五
 

  过去,华商新闻图片的优势在于,突发新闻现场的捕捉能力和对硬新闻的判断与展示,缺乏现代影像艺术视觉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新闻图片的使用也不到位,导致传播的力量显得不足。面对这些,《华商报》新闻摄影部紧紧围绕“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这一新闻理想,并在《华商报》新闻理念的梳理中,对过去的新闻图片进行了反思与总结,试图从中获得先进的理念与路径,达到创新的目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固有的经验束缚了手脚,想当然思维方式仍在左右着行为,有时会做一些错误的判断,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一方面虽然划清了宣传摄影和报道摄影的界限,并在报道摄影上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新闻理想,但对新闻题材的拓展不足,使得新闻品种单一;另一方面虽然注重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但却缺乏现代影像艺术视觉表现形式的认知,使得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变化不多,造成阅读的“视觉疲劳”;

  2、固有的工作模式极大的影响了编辑记者自我发现的能力。长期以来,往往是领导分线索,记者等线索,领导不发话记者不起身,编辑来啥做啥,编辑记者的意愿和创造力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其发展进步的步伐。

  3、记者的兴奋点,停留在“题材论”上,硬新闻、社会新闻积极性高,时政、经济、跑街、图片故事以及隐藏在新闻里的深度、细节就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硬新闻、社会新闻目标明确,容易出好图,版面、考核重视;而经济、时政现场变化小,图片出新难;跑街心里没底,无效劳动多;图片故事花费时间多回报的少;

  4、专业化程度不够,新闻图片只在低层次的循环中;

  一、遵循新闻摄影规律,寻求理念与方向

  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中,我们认识到,华商的新闻摄影缺乏先进的理念指导,缺乏规范的文本和系统支撑。对此,提出了新闻图片要“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把它既当作理念,又当作标准,并开始研讨撰写“华商报摄影部工作手册”,试图从中将华商新闻图片得以改变;但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如何确定主题——拍什么,如何把握事件的本质并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使照片更加精彩——怎么拍;如何有效地利用纸媒独特的信息提供方式——反复观看的特点抓住读者;怎样更能在有限的版面上精准的传达信息,又显得大脑跟不上脚步。正当面临许多困惑时,《华商报》总编辑鲍剑在《我们的理念与方向》里,给我们指明了理念与愿景,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与领会中,对“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民本为魂民生立报”、“平民情怀 大报风范”、“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结合业务特点,给予具体的诠释与落地。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载体和读者阅读习惯、能力、需求的变化,让传统纸媒对图片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华商的图片离读者的需求产生了距离。在思索中我们认定,过去惯于兴奋的那些缺乏风度、深度而又没太高的技术含量的现场复制,那些冰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大变形照,已不是读者首选必读的图片了,他们需要的是,集趣味性、知识性、技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并能准确的表现新闻的图片。华商摄影人经过深入的“头脑风暴”和多元的思虑与求证,得出的结论是:坚持“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的新闻立场,拍出“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的图片。

  关于“坚持‘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的新闻立场”

  “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必须保持思维的前瞻和思想的锐利,不管发生了啥,我们的反应更快、更新、更顺应潮流和趋势;必须建立一种成熟的认知与判断,保持客观、平衡,不做代言与裁断;尽量避免有罪设定,说话留有余地,最大限度的回归新闻底线,在是非面前要旗帜鲜明;当好美好愿景的守护者、追随者、倡导者。因此,“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 既是我们的新闻立场,又是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倡导平民情怀、服务公众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新闻产品中展现出人本、人文、人性的光芒和大报风范。

 [1] [2] [3] 下一页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华商摄影大讲堂 “80后”读者成评报“主力”   11-07-21 13:31
·大秦岭野生动物摄影大讲堂 讲述拍摄“秦岭四宝”   11-07-21 13:31
·第三届华商摄影大讲堂21日起开始报名 名额200名   11-07-21 10:53
·华商“市民摄影知识大讲堂”活动昨天晚上开课了   11-07-18 16:4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