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场以药品价格机制为核心、政府补贴为辅的医疗改革在子长县悄悄地开展。数据显示,3年来,该县医院门诊患者增加了15.8%,费用降低了37.5%,住院人数增加了31.5%,费用降低31.8%;另外,实施医改后,全县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了40%左右。
先于国家10个月出台的子长医改,因其发生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西部县城而备受关注。然而,子长医改并不是一个既定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之中,依然有着制约其发展的难题或瓶颈。
“子长医改模式,这是外界对医改的一种误读,我们没有模式,只是在探索一种使医院回归公益的办法。”子长县委书记薛海涛说,子长只是医院在市场经济下的公益性回归。
政府统一采购、配送药品,通过“团购”来降低中间环节利润,这场被外界评论为“计划经济”的医改模式下,薛海涛表示信奉邓小平同志为群众利益服务的“不论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念,他说:“不要简单地否定过去。”
2008年6月1日,子长医改正式实施,后与神木、府谷并称陕西医改“三大模式”。3年后的今天,子长医改已经成为陕西医改中最闪亮的一张名片,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曾三访定调子长医改:“医改,不需要其他模式,子长模式就行了!”
而真正的子长模式,只是仅仅外界认为的“通过药品团购,大大降低药品费用30%以上”的简单再生产吗?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子长管理层对于中国医改的巨大梦想。
一个县委书记的抉择
在子长民间提起医改,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便是子长县县委书记薛海涛。
事实上,在就任中共延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期间,薛海涛就萌生了医改的念头。2006年7月当他就任子长县县委书记时,就开始了着手调研适合子长医改的路子。“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对于县级医疗来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实都是看病贵的问题,因为县城人口就这么多,看病不存在排不上队的问题,而我们也知道药品不可能那么贵!”在薛海涛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
因此,在中共十七大召开之际,一场以药品价格机制为核心、政府补贴为辅的医疗改革在子长县悄悄地开展了。数据显示,3年来,医院门诊患者增加了15.8%,费用降低了37.5%,住院人数增加了31.5%,费用降低31.8%。
据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茆梅芳介绍,子长医改政策出台时间比国家早了整整10个月,而后期国家出台的医改政策,也都和子长医改不谋而合。
薛海涛认为,相比陕西其余两大模式——神木和府谷,子长医改主要抓住了过去“以药养医”的关键矛盾点,而真正触动了体制。他说:“改革开放后,政府把医院推向了市场,虽然在当时也是必要的,但现在看来,医院市场经济化的道路已经走得太远了!”
药品团购大降价40%
医药价格贵是子长县管理层最主要的着眼点。子长县县长兰孟偃在一次讲话中说:“政府的投入不到位,而医院要保工资、保正常运转,公益性医院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营利性医院,‘以药养医’的负面效应很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他举例说:“一个胆结石患者手术费用就高达5000元,而药费要占到50%以上。”兰孟偃介绍,到2007年底县医院的业务收入高达2900万元,仅药品收入一项就高达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51%。
对此,子长县领导班子经过多地考察,从安徽、内蒙等地借鉴了经验,通过招标选取实力较强的医药企业,集中采购,统一向县、乡、村三级配送,切断了以医药代表为中介的利益链,以大额团购换取药品低价格,所有药品实现了同质同价。
兰孟偃介绍说,全县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下降了40%左右,其中1942种基本药物品种价格降低了36.67%,1044种常用药品价格降低了40.39%,116种重点议价药品价格降低了48.41%。仅药品集中采购这一项,每年就可减轻群众负担800万元。
药品的利润到底有没有那么大?有民间质疑声音认为,子长改革看似华丽,但其实不能保证药品质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药品是不是也一样存在呢?
面对质疑,子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吴建军告诉记者,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后,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的利益链被切断了,以前有医药代表拿灰色收入,现在没有这部分钱了,几乎没有中间流通环节,所以药品价格降低是必然的事。“同时,配送企业是国内很有实力的药品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达成合作关系,药品质量绝对可以保证,同时,医生在一线也可以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吴建军说。
除药品外,在政府每年2000多万元资金的扶持下,医院已经逐步实现了由盈利性向公益性的回归。吴建军介绍,子长县还为医院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先后投入500多万元,为县医院购进西门子双排螺旋CT和日立8500彩超等设备,但要求医院只按成本价格核收检查费用。如今CT检查费用从170元降到了120元,磁共振、彩超检查费用下调15%。一年下来,医院的检查收费减少88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医改实施后,现在一位胆结石患者的手术费用已经降低到了3000元左右,比改革前整整少了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