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先天性聋哑人,在西安街头经营“开锁摊”12年,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顾客找他就发“短信”振动他,熟悉他的人都夸他不仅活儿干得好,人也好。
12年来,47岁的聋哑人赵书田一直在建东街和安东街十字西北角马路牙上经营“开锁”生意。
80岁的朱先生是附近居民。“赵书田技术非常好,前几天东大街一家饭店的保险柜打不开了,都找他,他去了很快就给解决了。”朱先生说,他每天早晨9时来,晚上大约8时30分走,12年如一日。“他自己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每次上门服务就骑着电动车。”朱先生说。
高高瘦瘦的赵书田干起活来一脸专注,特麻利。记者与他用笔和纸交流后得知,他是山西省忻州市齐村镇屯庄村人,1980年至1982年在老家一所聋哑学校学习过修理自行车和开锁等技术。1999年,他来到西安,在建东街附近租房住,随后便在这里经营“开锁”生意,平时与顾客交流都是短信和手势,或者把字写在纸上。
赵书田在纸上写,他自己一直一个人生活,有时候一天没收入,有时候能挣三十多元,最多能挣80元,刚能维持生活,老家还有两个哥哥。他在纸上写道,“虽然我是聋哑人,但是我还有双手,我要证明,只要勤劳,能吃苦,我就可以养活自己。”附近居民李先生说:“他人老实又热心,附近谁的车子坏了,他经常免费给修,遇到认识的人配钥匙,他就把价算得特别便宜。”
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赵书田的二哥赵治田。“我弟弟他是先天性聋哑,16岁时我给他找了一个聋哑学校上了三年,后来就自己去西安挣钱了。”赵治田说,弟弟过年过节还经常回老家看他,以后他要是有时间了也会来西安看望弟弟。
实习记者 任婷 本报记者 卿荣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