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对于消防基础设施不太完善,抵御火灾能力较弱的农村地区,目前的火灾形势怎么样呢?《纲要》在这方面又有哪些规定呢?
答:从当前农村的消防安全形势来看,农村地区的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数稳中有升,村庄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村民消防意识薄弱、缺乏自救互救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农村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纲要》分别在宣传制度、队伍建设、宣传阵地以及针对性宣传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要制定完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村民防火公约,指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乡镇、村应设专兼职消防宣传员,组建义务消防队,与弱势群体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查找隐患,遇险时协助逃生自救;要设立消防宣传栏(牌)、橱窗等固定消防宣传阵地,教育村民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遵守防火公约,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行动;在农忙时节、火灾多发季节以及节庆、民俗活动期间,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
近年来,在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努力做到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管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力度。比如我们制定了《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农村地区要“有消防组织机构、有防火公约、有志愿消防队、有宣传阵地、有消防水源和灭火设施、有职责制度”的“六有”建设标准,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能够改善农村消防形势的现状,更好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问:《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刚要》是在全国施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份指引性文件,那么它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底,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单位依法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机制基本形成、队伍普遍建立、设施较为完善、形式与内容满足社会需要;公益化和市场化结合、普遍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力量结合的宣传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督察、考评、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得到广泛普及;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减少,全国火灾形势保持平稳。
问:《纲要》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上提出了哪些相关的保障措施呢?
答: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纲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主题,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强化消防安全教育责任制,努力推进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取得实效。《纲要》提出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消防安全委员会、相关部门要把贯彻实施《纲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由当地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宣贯《纲要》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并出台配套政策,依法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进程。
二是制度保障:各地、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并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按不同类别进行量化,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要将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工作考评范畴,建立并完善各项考评指标体系和高效有序的消防安全应急机制,并由各级政府定期对《纲要》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推动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消防宣传工作新格局。
三是队伍保障: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关键在人。要建立健全一支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单位专兼职宣传人员为主体、消防志愿者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纲要》明确要求在单位、社区、农村组成消防宣传队伍,并明确了组成人员的条件。同时,要不断提高宣传人员传播与普及消防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群众性消防宣传的骨干队伍。
四是经费保障:要将消防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投入,充分保障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
消防工作是推进科学发展、建设西部强省、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条件。而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夯实社会消防工作的基础,预防和减少火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所在。借此机会,我们呼吁各部门、各单位、广大群众都能够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让“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普及消防知识和灭火逃生技能,预防和遏制各类火灾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不懈努力。
下一页:《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