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美国借新债方案通过,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就暂时没有债务违约问题了。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好比一个人借了很多钱,现在还不上了,借钱给他的人都希望他能够再借钱,以避免他不还钱。
标准普尔公司降低美国信用等级,又引来全球股市震荡,各国纷纷救市。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可以偿还所有债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做到这点,没有拖欠债务的可能。”这就是说,因为那个借债的人可以自己印钱,所以他的“偿债能力”没有止境,这一点,已经借给他钱的人也似乎大为赞同,所以新的债券发行,又很抢手。
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其中也包括借给美国很多钱。于是,美债危机,人们很揪心。国会不肯批准借新债,“选择性违约”已作为议员的动议,中国就要求美国有负责任的态度;国会批准借新债,中国就表示“赞赏”。而格林斯潘的话,无异于说借来是1万,还你也是1万,另加利息,但那只是一堆纸罢了。
不过外管局说,外汇储备既非老百姓血汗钱,也非政府可以另作他用,这是告诉大家用不着操心,也操不着心。
自美债危机爆发,外汇资产安全的设想或建议又起,无非又是结构多元化,美元、欧元、日元都要有,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我想,这其实还是放在一个篮子里,外汇储备都借出去给人用,只是在篮子里加几个隔档。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民生,这是外管局已经表示绝对不可的了;用于购买国外实物资产、资源资产呢,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中国要买这些东西似乎常遇障碍,有钱只能在各国账面上走走,这似乎是一种国际安排。
美债违约危机,是通过扩大债务化解的,而且各国期盼。如果美国立即控制债务规模,中国的外汇储备岂不应声缩水?美国控制债务,中国外储缩水;美国放大债务,中国外储贬值。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源源增加,如果只有购买外国金融资产一种用途,那么欧盟和美国控制债务规模、美国改变寅吃卯粮生活方式和财政政策,外汇储备的去向在哪里呢?
另一个疑问,你固然可以说借债的人习惯不好,但你为什么知道他习惯不好还要借给他,而且越借越多?一方借债成性,一方买债成性,这才正好配合上,怎么不自我反省?借钱的人怪债权人把事情搞坏了,没有道理;债权人怪借钱的人只管借钱,难道就有道理?这种相互怪责确已发生,其实看借债与买债的过程,分明又像是皆大欢喜的施受游戏。
过去有说法,中国有了外汇,购买美国国债是最安全的。现在美债违约危机过去,人们又说“原本就不可能违约,美国不可能不增加借债”,格林斯潘说印票子就可以还。而中国外汇太多,不买外国国债不行,而且现在仍然是 “没有比美债更具回报的投资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又在敦促美欧控制借债规模,改变借钱度日的习惯。
一系列的自相矛盾,没看出外储困局何解。 (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