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燕之屋多家门店仍卖血燕 工商约谈商家做好退货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1-08-22 08:4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郭美美到派出所报案
郭美美到派出所报案
北大教授与高中生开房
北大教授与高中生开房
·北大教授与高中生邂逅当晚开房 两年后指对方敲诈
·男子酒后嫖娼遭讽勒晕卖淫女 男友默许其卖淫
·网帖曝北川教育局长骗财骗色 县委书记签批调查
·陕经历一周桑拿天后将迎两次暴雨 浇灭“秋老虎”
·23岁女子啃老不成闹跳楼 还逼父母下跪道歉
·新婚姻法南京第一案:妻子恐失一半房 丈夫出轨
 

 

  “吃燕窝的人比筑窝的燕子还多,能不造假?!”

  关于血燕来历,中国古代医书和一些散文笔记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金丝燕吐血筑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岩洞中的矿物质渗透到燕窝,但一直以来缺少科学的求证和根据,即使在引燕业十分发达的马来西亚,对此也莫衷一是。

  在杭州拥有燕窝公司的一名马来西亚古晋城华人介绍,真正的血燕产量非常低,而且采摘极为困难,根本形成不了市场,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当地人都难得一见。“我有过统计,中国市场上血燕的年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试问天然血燕就算有,产量也是少之又之少,哪有那么多货?”

  “吃燕窝的人比筑窝的燕子还多,能不造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马来西亚燕窝经销商说。

  但嗅觉灵敏的商家竟然依靠这个传说和民间滋补信仰,在中国凭空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血燕产业”。

  据了解,在马来西亚,有五万间引燕屋,这是燕农根据燕子的习性喜好筑的屋,用各种手段吸引燕子筑巢,收获燕窝,这是一个半人工的燕窝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人民币,90%以上销往中国。

  燕窝检测技术和国家标准缺失

  与蓬勃发展的燕窝市场相比,国内、国际对燕窝及燕窝制品的检测技术滞后于市场消费。

  据广州质量监督局检测研究院工作人员文小姐介绍,一般肉眼很难分辨燕窝的真假,目前国内尚无燕窝的相关标准,检测机构只能对燕窝的成分进行分析,不能证明和保证燕窝品质和功效。“我们检测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来执行,检测后只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具体数据,并不能证明燕窝真假和其是否有功效。”

  记者此前也从广东检验检疫部门获悉,由于燕窝市场相关评价方法、评判标准和检测手段的缺失,导致市售的燕窝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难辨真伪,政府监管部门无从执法。

  记者获悉,目前国家标准对燕窝及燕窝制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含量,并没有相关规定。

  燕窝背后的迷信、欺诈与交易

  要说这燕窝,现在满大街都是,但又不干普通老百姓的事。血燕的价格,起码也是每克五六百元,比黄金贵多了,以社会现实论之,则是“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唯达官贵人能食之。如果含亚硝酸盐的“血燕”致癌,戕害的自然是社会精英,则在全国开展燕窝市场专项检查,体现对精英健康的关怀,其意义不容小觑。

  燕窝、鱼翅之被想象的用处,当然与中国人养生、治病的“传统”有关。在上古时代,巫医不分,治病大概就是巫师施法,同时尝试各种草药。到秦代,方士们已经开始为始皇帝寻找各种长生不老药了。更晚的时候,帝王将相开始进食燕窝、鱼翅以期养生了,这种习尚也影响到达官贵人们。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产生旺盛需要的时候,供应上的假冒伪劣就跟着出现了,长生不老药、仙丹从来就没真过,燕窝、鱼翅本身也是以下欺上的鬼把戏。久而久之,欺骗成了一种“文化传统”,燕窝、鱼翅吃到现在,就成了“传统滋补食品”。

  “养生”二字,已暴露出中国人迷信之深,先是迷信绿豆养生,后来又迷信泥鳅养生。但中国人最大的迷信,是对燕窝、鱼翅滋补养生的迷信,有人美其名曰“食文化”、“养生文化”,但说穿了只是迷信、欺诈与权钱交易的混合物。而且,对燕窝、鱼翅的迷信主要表现在所谓达官贵人身上,我们由其迷信之多之深,可以推知其理性之少。也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要走的路还很长,前路漫漫,我们不可因为GDP的高增长而沾沾自喜。

编辑:王静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西安部分血燕产品昨下柜 暂未发现浙江查处的产品   11-08-17 06:45
·浙江市场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实系劣质白燕制成   11-08-16 19:36
·“问题血燕”马来西亚官员发布会被指假冒(图)   11-08-16 09:04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