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您就拨打“110”,昨天一早,记者前往海曙白云派出所蹲点。都说派出所是公安的基层,而基层才是真正的新闻富矿,没准就能挖出个金元宝呢。
到所里后,遇见所长陈明华,他刚开完每日例行会议。一看记者到来,他就说了前一天发生的迷路老太故事,事情简单,但有料。陈明华说,这个事虽小,但从中看出宁波之所以被称之为爱心之城的原因。
迷路老太语言不通 想送她回家却不知道住哪
8月22日下午,白云派出所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在迈水桥小区,一位老太太独自坐在路边过道上,左顾右盼,很无助,似乎无家可回。
此时天空乌云密布,时不时伴有闪电,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不少热心居民上前询问,但没一人能听懂老太到底说些什么……
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从面容判断,老太至少70多岁,她不会说普通话,大伙都听不懂,也无从得知老太家住哪儿。会不会写字?民警从口袋里掏出笔和本子,老太摇摇头,不会。
在老太身上,除了一个水杯和一点吃的,没任何可以表明身份的东西,民警只好将她带回派出所里慢慢想办法。
所里民警常年会遇到此类迷路老人,要送老太太回家,首当其冲要问出其姓名,或者家庭住址,两者缺一不可。
十五六个人听口音 终于知道老太是安徽人
可老太乡音实在太重,值班民警没一个听得懂。没办法,所长陈明华召集所里所有的外地籍民警以及工作人员,全部去值班室。就这样,10多位民警,五六个工作人员,如同比武招亲一样,集体围着老太太,个个竖起耳朵,张大眼睛揣摩老人嘴形,试图听清她说的话。
半小时下来,所有人“铩羽而归”,没一人听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大家挠头抓耳时,值班民警小陈出警回到所里,听说所有外籍民警集体询问一个迷路老太太,但都听不懂后,小陈去碰碰运气,结果老太一开口,小陈乐了,这不是老乡吗,安徽黄山的,今年71岁,自称吴春花(音译)。
通过网上查询“吴春花”,却无符合此条件的人,是不是同音字了?“古春花”,还是没有。随后,民警每拼出一个名字,就会打入电脑,期盼着结果。
大概试了两个多小时,民警终于找到老太太的名字,原来她叫“胡春花”。
好不容易找到住址 却发现家人早已搬往他处
通过同户人口查询,老太太儿子老王,暂住鄞州古林包家村。民警马上同老王暂住地的房东取得联系,却被告知,老王已搬走半年多,去了哪房东也不清楚,且手机号码也早已遗忘。
民警决定碰碰运气,把老太太带到原先的包家村。民警陪着老太太在包家村四处转悠,不停向路人打听,有没有见过这位老太太,得到的答案,都是摇头否定。
一个小时转下来,老太太实在走不动了。民警只好搀扶着她前往村综治室,和联防队员、村干部一同商量对策。
正商量时,综治室进来一对中年夫妇,老太太一眼瞄到他们,手舞足蹈。他们正是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不知为何就跑到综治室来了。
老太太儿子老王说,母亲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早上自个儿去市区买菜,夫妻俩也没盯着,不知为何就迷路了。他和妻子等到中午还不见老太太,急得团团转。
看到一家人喜团圆 民警这才安心去吃饭
偌大的宁波,上哪里去找这么一个人。夫妻俩只好到处瞎转碰运气,结果找了半天没结果。没头绪,于是夫妻俩猜测,老太太会不会回到以前的暂住房去了?没想到还真猜对了。
眼看家人终于找到,护送的民警长舒一口气。为了送老太回家,民警从下午忙到天黑,晚饭都没顾得上吃……
昨日,迈水桥的热心小区居民、白云派出所民警、包家村热心大叔、联防队员和村干部,在宁波这座城市,集体上演了一幕爱心接力。
爱心二字,写在纸上容易,关键的,还是要让它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通讯员 朱杰 徐君芬 记者 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