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周刊刊文剖析中国社会诚信状况
中国诚信缺失,主要是政府不诚信
一个名叫郭美美的20岁女孩微博炫富,将中国最重要公益机构之一的中国红十字会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各个领域诚信危机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诚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采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进行了深度剖析。文章称,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务诚信出了问题。
社会诚信关键是政务诚信
有人说,中国正处于一个道德滑坡、诚信大面积缺失的时代。
对此,周孝正说,目前中国的诚信问题,从三个层面来讲,即国家主权信用、一般企业信用、自然人信用,或是说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都不同程度地出了大问题。
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中,关键还是政务诚信,或者说国家主权信用起到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
当前政务诚信出了大问题
对于当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周孝正认为,还是政务诚信出了大问题。政务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对社会风气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比如,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承诺得很好,又是开发项目奖励,又是政策性奖励,但这些承诺经常不能如约兑现,或根本不兑现。
重建诚信: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周孝正表示,在当前,中国要最终化解这场社会诚信危机,必须先解决政务诚信的问题。2010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提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有着鲜明的指向和现实针对性。
“权为民所赋”,要解决的就是一个权力的来源和基础问题,即中共的执政权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授权;“权为民所用”要解决的是权力的目的和归宿问题,即中共的执政权力只能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两者关系互为因果,前者是前提,决定和约束着后者,后者是结果,体现权力的性质,并反作用于前者。
正如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所警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历史选择了党,不等于历史永远会选择党。
当前,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切实落实宪法给予每个人的权利,让社会充满公平、正义的阳光,才能让百姓在诚信的环境中有尊严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