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铁道部要求中秋消灭惯性晚点 西安等城市客流集中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1-09-01 10:5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武汉农民自制“UFO”
武汉农民自制“UFO”
西安迎数万名大学新生
西安迎数万名大学新生
·沈阳一病人医院内上吊 医生在2米外无反应(组图)
·宝马车主因车被蹭殴打收废品男子 称500万买命
·温州红十字会女出纳挪用126万爱心款购买店面
·“咆哮哥”逃费不成骂飞假牙 女子淡定捡牙还牙
·南京东路被CNN评“名不副实” 回应称评选片面
·湖北襄阳一名大学生炫富 被男子用带毒弩弓射杀
 

  中新网9月1日电 据铁道部网站消息,根据京沪高铁等新线开通和主要干线能力变化情况以及中秋、国庆假期市场需求和各铁路局的建议,铁道部日前出台了中秋和国庆假期铁路旅客运输方案,并要求各级运输部门努力消灭直通旅客列车惯性晚点。

  由于假期比较短,旅客对外出和返程时间要求高,对列车正点率、旅行环境和客运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对此,铁路部门把服务作为假日运输的重要环节,以提高旅客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丰富服务项目,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各级运输部门均把提高旅客列车正点率作为搞好假期运输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消灭直通旅客列车惯性晚点,加强旅客列车晚点考核。

  方案显示,2011年中秋假期运输期限为9月9日至12日,共计4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200万人,日均发送550万人,同比增长12.3%。其中,发送跨铁路局中长途直通旅客616万人,日均 154万人,同比增长10.5%。预计高峰日为9月10日,当日全路发送旅客600万人,同比增长12.6%。

  国庆假期运输期限为9月28日至10月7日,共计1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900万人,日均690万人,同比增长8.5%。其中,发送跨铁路局中长途直通旅客2085万人,日均209万人,同比增长11.7%。预计高峰日为10月1日,当日全路发送旅客850万人,比去年客流最高峰增加21万人。

  近年来,大量新线的开通释放了运输能力,特别是京津、武广、沪宁等高速铁路,在数个小长假中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带动了全路客流量的上升。从客流特点来看,小长假及黄金周期间,客流主要集中于主要干线、大中城市间和大城市至主要旅游城市间。

  北京、哈尔滨、大连、武汉、西安、青岛、泰山、上海、苏州、南京、杭州、黄山、九江、厦门、武夷山、井冈山、广州、张家界、桂林、成都、重庆、昆明等主要城市和景区客流均高度集中,是铁路假日期间运输的重点地区。

  为增加假日期间跨局中长途直通旅客运输能力,重点满足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客流的需要,铁路部门在中秋假期安排加开直通旅客列车13对,国庆假期安排加开直通旅客列车29对。

  同时,铁路部门合理安排车辆检修,假日期间三进列车、大城市间和大中城市至重点旅游景区间的列车均按满编组运行。此外,铁路部门还将安排直通红色旅游列车30对,满足重点城市至张家界、焦作、武夷山等旅游城市客流的需要。

  在做好直通旅客运输的前提下,各铁路局还将充分挖掘车辆资源潜力,提高车底运用效率,加大管内旅客输送能力。中秋假期,铁路部门共安排加开管内旅客列车116对,国庆假期共安排加开管内旅客列车141对。

  小长假及黄金周期间,铁路客流以旅游和探亲流为主,旅客出行计划性强,出行与返程客流在时间和数量上高度集中。为有效应对激增客流,铁路部门将加强领导,坚持安全第一,始终把客车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高速列车、提速列车和客车安全为重点,严把行车设备质量关,强化安全保障。同时,铁路部门还将加强客运组织,强化营销宣传,搞好运力调配,加强售票组织,做好应急处置,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编辑:李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北京地铁信号系统出现不稳 两线路列车临时停车   11-08-30 11:02
·京沪高铁9趟列车晚点 官方称因大风临时停运   11-08-20 07:07
·京沪高铁9趟列车晚点 铁路部门称受大风影响   11-08-19 14:58
·京沪高铁突发供电设备故障 致20余趟列车晚点   11-07-26 02:58
·暴雨致陇海铁路3处路堤流塌 部分列车晚点(图)   11-07-25 05:0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