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大幕刚刚开启。在长达42年的强人统治结束后,今后的利比亚以及相关的国际局势将走向何方?有以下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利比亚会“长成什么样”?在卡扎菲的统治下,利比亚的政治生活哪怕在形式上都没有进入“现代”,不但没有宪法、没有政党,也缺乏正常的国家机构,是所谓的“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当时甚至没有正常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卡扎菲以革命领导人的名义进行统治。所以,当内战之初反对派要求他下台时,卡扎菲就声称他根本无职可辞。在这样一张白纸之上,利比亚会涌现出哪些政党?是实现总统制还是议会制?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制?更实质性的问题是:当一种新政体遭遇长期的政治空白与错综复杂的利益现实的时候,会产生哪样的问题?
二是利比亚能够保持国内和平、稳定与领土完整,并有效重建吗?已取得全国政权的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包括了各种政治势力:原卡扎菲亲信、流亡西方的政治家、原国王支持者,甚至据说还有基地组织混入其中。这些人是在反对卡扎菲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的,卡扎菲一倒,他们的合作还能持续多久?加上利比亚本身的部落背景,以及强人政治的落幕,这在后卡扎菲时代是个值得疑虑的问题。
三是卡扎菲的倒台是否会激起新一轮中东民主浪潮?去年底今年初刮起的民主旋风席卷了多数中东国家,并导致突尼斯、埃及两国领导人下台。但突然爆发的利比亚战争令这股浪潮戛然而止,现在利比亚战争结束了,各国暂时被压抑下去的反对派可能受到鼓舞,特别是当前叙利亚、也门的政治正处于僵持时刻。
四是新利比亚的大国外交会有什么变化?众所周知,西方大国在推翻卡扎菲政权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俄、中对此要持更为谨慎的态度。现在反对派掌握政权,在大国关系中重新划定亲疏似乎是十分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要更为复杂。一是俄、中均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利比亚政府不可能为了以前的不满而公开得罪。二是主导利比亚局势的西方国家主要是法国,它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视俄、中为不可调和的竞争对手。三是像中国这样有着巨大资金实力且在海外有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工程承包经验的国家来说,不管新利比亚政府愿不愿意,都是进行重建合作的最佳伙伴。可以预测,以后利比亚将在政治上、战略上倾向西方,但在经济关系方面与俄中应不会有大的变化。
最后,卡扎菲的命运会如何收场?虽然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他的命运仍未结束。卡扎菲是会逃亡到一个愿意庇护他的国家,还是会在顽抗或逃亡中被杀抑或自杀,或是被新政府逮捕并送上审判台?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情况,是否会像对穆巴拉克的审判一样,激起其支持者与新政权支持者之间的冲突,进而加剧国内的社会分裂与不稳定?这仍是利比亚未来政局的一个变数。
整体观之,笔者对利比亚的未来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这是一场由内部矛盾激发的战争,虽然有北约至关重要的空中支持,但的黎波里毕竟是反对派自己军队打下来的。战争进程不但锻炼了反对派治理国家的能力,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初步建立起来的国家架构也为各方利益的磨合提供了可能。前面各种波折甚至反复可能都是免不了的,但有了这些基本因素的支撑,利比亚不太可能变第二个伊拉克。(李开盛 国际问题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