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安替
太阳刚刚升起,纽约时代广场立刻驶来70多辆警车,各就各位,开始了一天的执勤部署。
在连接市中心曼哈顿岛和布鲁克林区的格湾努斯高速旁社区里,三辆防弹SUV车骤然停下,跳下全副武装的反恐警员,他们戴着头盔、枪弹上匣,横扫布鲁克林重点地区;此时,在法国里昂国际刑警总部,从纽约而来的侦探,已经开始工作了一两个小时,正在听取最新国际反恐局势报告,并随即报告给大西洋对岸、位于曼哈顿警察广场一号的纽约市警察局(NYPD)。
早晨9点,纽约市警察局的每日反恐简报会,雷打不动地准时开始。
今年已经60岁的纽约市警察局局长雷蒙德凯利(Raymond Kelly)和他的忠实班底——负责情报的科恩副局长(David Cohen)、负责反恐的福肯瑞斯副局长(Richard Falkenrath),连同局里其他反恐事务骨干,会仔细聆听各部门分析师的报告,回顾过去24小时全市、全国乃至全球发生的反恐消息。
这不是美国电视剧中的场景,而是纽约警察局长凯利真实一天的开始。
“配枪的智库”
NYPD有超过1000名反恐警员(警局总雇员5万多人),在凯利的领导下,有效地保卫纽约人、游客、联合国外交官们不受再一次911事件的袭击。在过去的十年中,凯利和他的同事已经成功了阻止了数次恐怖主义袭击图谋,这些阴谋包括炸布鲁克林大桥、华尔街纽约证交所、花旗银行总部、先驱者地铁站、世贸遗址的地下通道、纽约帝国大厦,以及在地铁释放氰化物毒气、引爆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输油管道等。
2001年底,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911事件后几个月上台,他任命凯利取代时任警察局长克里克,看重的是凯利丰富反恐执行力和全球视野。
凯利可是NYPD的老人,1960年从实习生开始,一步步升职,终于在1992年成为纽约警察局长,一直到朱利安尼1994年初成为纽约市长把他撤下。后来凯利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财政部负责反恐和商业情报的官员,之后又升为海关总长。朱利安尼2001年宣布不再连任,才让凯利有机会重新回炉大显身手。
911事件后,反恐已经成为NYPD最重要的任务。为了尽快把NYPD改造成反恐机器,凯利直接把他的朋友们,空降到曼哈顿警察广场的总部担任副局长,他们分别是CIA高级官员科恩、白宫前国土安全顾问福肯瑞思,以及前国务院反恐事务大使希恩(Mike Sheehan)。这当然遭到了警局一些中层的不满,不过因为警察局是准军事单位,级别很森严,所以也没有遭到实际阻碍。在凯利和他三个朋友的打造下,NYPD反恐局成为美国警局第一个反恐局,同时也是世界大都市警局反恐的楷模。凯利常夸耀自己的反恐局是“配枪的智库”,从侦查、分析到武装行动,样样在行。
2001年,NYPD反恐单元只有一个和FBI合作的“恐怖主义联合专案组”(JTTF),只有17位侦探,另外还有一个情报部门专门负责外交安全,这是因为纽约市本身也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但这样的反恐和情报规模,完全不适应后911局势。在美国联邦政府1.6万亿专项资金的支持以及凯利的领导下,目前NYPD反恐局拥有上千专职警官,并细分成反恐部、情报部和原来的JTTF专案组。
反恐部和情报部各有15名分析师,都是名校毕业。他们分析报告的情报来源,除了来自纽约执勤警巡检、社区情报、监视中心数据挖掘结果,以及共享的全美其他执法部门情报之外,还包括NYPD外派侦探的消息,分别来自阿布扎比、安曼、伦敦、巴黎、里昂、马德里、蒙特利尔、多伦多、新加坡、特拉维斯和多米尼加。
情报部由科恩副局长带队,专门分析恐怖威胁,在CIA协助下培训情报官员,独创性地向各国情报单位派驻专门联络官员,建立直接情报交流管道。例如在马德里311恐怖爆炸和伦敦77恐怖爆炸事件发生时,NYPD派出的警官就在当地随时向纽约总部汇报,让总部在几个小时之内,在纽约市部署对应防范措施。在反恐策略上,凯利的口号是“全球思考、本地行动”。
为了确保城市安全,希恩和福肯瑞思副局长带领的反恐部和城市开发部门建立常规联系,保护地标建筑和主要物业安全。纽约市警察局还力求警察在市内主要战略地点,每天大量“涌现”,形成习惯之后可以让潜在恐怖分子从心理上对大量警察存在放松警惕。除了场所安全,地铁、港口部门也是防范重点,市局和交管、港管部门通力合作,单单地铁站就需要监控6.5万个检查点。对于可能出现的最恶劣情况,例如核弹袭击、生化武器袭击,市局也进行定期沙盘演练,在市区各个地点都放置了辐射探测器,和周围郡县也建立了一旦核、生化攻击发生时的联动协议。
这样看来,纽约一个市的警察局反恐局,已经和一般国家的国土安全部差不多规模了。凯利局长能成功领导如此大的反恐局,实属不易。无怪乎代表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Charles Schumer,公开推荐凯利担任下届FBI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