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是时候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了
http://news.hsw.cn    来源: 瞭望  2011-09-13 11:4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与2女子玩性虐1死1伤
男子与2女子玩性虐1死1伤
邵阳沉船遇难者的中秋劫
邵阳沉船遇难者的中秋劫
·14岁男孩因命案被认定为非法组织头领 获刑3年半
·网友中秋3天假被安排6次相亲 称“hold不住了”
·台一男与3少女玩4P称其自愿 法官称自愿也判刑
·参与者否认刑诉法修改草案是“警察系统的胜利”
·李双江之子免遭刑事处罚被释放 警方称此事已结案
·河北沧州一民房遭强拆 屋主与拆迁队对峙
 

  应对中国老龄化的根本之道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写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调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经明确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琳

  8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作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报告中涉及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众多数据,使得国内外媒体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进一步升级。

  8月26日,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多老”、“少子”的现状,认为“单独二胎”等微调政策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趋势。文章认为生育政策有相当长的滞缓效应,即使中国现在就着手放宽计生政策,今年出生的二胎、三胎婴儿,到2025年也不过14岁,未到结婚年龄,到2042年才31岁,真正能够大幅度地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年头。

  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热议中,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今年4月,翟振武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讲解,他对本刊记者表示:“综合考量之下,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的空间和基础已经具备,调整的方向也已明确。但这种调整决不能是大开大合式的,一定是分步骤的、有过渡的。”

  “政策调整的时候到了”

  《瞭望》:如何看待近一时期国内外媒体对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评论?

  翟振武: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简单的“算数”,有时并不能展现其完整的意义。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为干预,使生育率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中国也面临着更快速的老龄化问题。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整。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很好控制的前提下,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

  计生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老龄化进程,有利于家庭结构的完整和优化,有利于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也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因此,我个人拥护从现在就开始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政策完善和调整决不能是大开大合式的,而是要分步骤、有过渡的。

  《瞭望》:目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间点已经到了吗?您认为主要有哪些考量因素?

  翟振武:我认为,近一段时期就已经可以开始调整计生政策了。但是人口政策这样大的政策调整,事先的准备、讨论、研究要特别充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写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应该说调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经明确了。

  对计生政策作出调整,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现行政策实行30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有了调整空间,如果现在中国人口增长得还很凶猛,那么政策完善和调整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二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矛盾逐步突出,应该未雨绸缪地进行前瞻性的调整。三是,计生政策调整要稳妥、有过渡,避免人口的突升突降。这些问题都要全面考量。

  《瞭望》:与30年前相比,中国目前的人口资源承载能力有没有变化?

  翟振武:人口承载能力是一个变量。30年间,随着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中国的人口资源承载能力确实提高了很多。30年前我们有10亿人,现在有13亿人,生活水平还更好了,这都说明了支撑能力在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大量利用了国外的资源,比如石油、钢铁、化肥等物资的大量进口。而且人口承载能力的提高也付出了一定代价,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凸显的粮食、蔬菜、肉蛋生产中使用过量化肥、甚至增长素等食品安全问题。

  在此背景下,未来在实现人口零增长、达到15亿人口峰值后,中国的人口数量应逐步、缓慢下降,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为有利。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西安年底养老保险全覆盖 农转非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11-08-09 04:44
·广东向国家提出申请二胎试点 老龄化困扰计划生育   11-07-12 11:02
·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 陕西省少生人口1200万   11-07-11 15:31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