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悲剧,时间并不能轻易带走记忆。据报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曾表示,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组要在“9月15日之前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也正因这一许诺,9月15日,成为一个公众期待的时间节点。然而,不承想,这一天已过去,而一切如旧,官方结论没
有来,等来的是安监总局的否认,并称“9月15日的时间节点是媒体自行理解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报告尚未形成”。不过,不知疲倦的媒体马上找到了动车事故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王专家说,目前每个组正在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总。他还透露,专家组认为,动车信号技术没有问题,事故属于管理问题。
已经有过一次 “自行理解”了,再多“自行理解”也无妨,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王梦恕专家起码透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现在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总,说明调查基本已经结束,另一层是,事故认定,专家组已经有了一个倾向性的结论。
723动车事故虽然随着时间渐行渐远,但,深留公众内心的创痛并没有抚平,公众仍在等待着一个说法。犹记得,当初,起先说是因为雷击,甚至就是这位专家王梦恕,还断言是司机疲劳驾驶所致,此后,信号系统问题又浮出水面,诚惶诚恐的通号集团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显然,事故背后附着了太多的疑点,就凭着这些片段不断叠加,以现实的经验和朴素理解,不需要恶意揣测,公众也很难相信这些粗率的说法就是这起悲惨事故的真相。而与此同时,这次事故所激起的强大民意,是要求在国家层面,对高铁从设计、建设、运行到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彻查和反思。
如今,公众还没有等来一个严肃的调查结果,却只是所谓专家的只言片语。为什么是管理问题,或者说,为什么不是技术问题,王梦恕并没有详述。言下之意,问题不在高铁本身,是没有管好用好罢了。事故发生后,有学者呼吁依据宪法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就是希望有一个超越于各方利益之上的独立而权威的调查,虽然这一程序的启动看起来希望渺茫,但公众期待的至少应该是一个严谨而对公众的知情权抱有敬畏之心的调查结果。而伴随着这样一个结果,各方的责任追究甚至法律追查才有可能,对死难者的告慰才有可能。
据媒体报道,动车事故调查组由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以及专家组等构成。现在,王梦恕就“代表”专家组并以其个人名义对外公布了专家组的结论,在官方结论尚未公布之前,这是否显得贸然和欠慎重?不得不提及的是,王梦恕此前曾因为高铁极力辩护而备受争议,此次挂着调查组副组长名义发表高论,我们其实无法判断这究竟是沿袭此前一贯的高铁代言人的个人意见,还是绑架了整个专家组?
专家有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但,越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就越不能在正式结论出炉之前,由某一个人提前轻率地发表定性结论,虽然,这种结论仅仅代表个人,但因为无法抹去其专家组成员的官方印记,而定然会让公众误以为这可能就是官方结论。可以预料,王梦恕的“多嘴”,会让公众对于还未出炉的正式结论增添一份戒备和猜疑。但是,令人纠结的是,公共事件中,往往因真相毫无踪影,我们只能寄望于这样“一鳞半爪”的信息。就如当下,我们既希望王梦恕闭嘴,但是,一旦他闭嘴无言,我们发现可能更加难以得到一丝半点的信息,这一切,正说明,在这样重大的事故之后,真相,一个能够配得上公众知情权的真相,永远是公众所期待的。王梦恕的“多嘴”,恰反映出真相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