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射成功,西安航天六院多功能室欢呼声一片,大家挥舞手中的国旗,兴奋洋溢在脸上 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
“天宫”圆梦太空,离不开西安提供的多种动力系统,“大脑”能自己处理问题,“超级智囊”掌控飞行,“心脏”确保精确对接……
“天宫一号准确入轨!”当电视屏幕里传出那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时,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一片沸腾。
在天宫一号发射前半小时,本报采访了该院院长史平彦先生及研究员张赤萍、设计师朋毅女士。
卫星与“天宫”在太空“握手”
华商报: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听说你也是28日才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来。请谈一下这次发射的意义。
史平彦: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它发射成功后,还将与后面的神八、神九、神十对接,对中国航天事业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华商报:贵院在此次发射中承担了哪些任务?
史平彦:天宫一号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天线控制中枢、与两颗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般的通讯系统等都是西安分院的产品。包括这次对接的两个中继卫星的核心部分也是五院产品。此次不仅实现了“太空握手”,而且检验了两颗中继卫星的质量。
华商报:“太空握手”是如何实现的?
史平彦:我国连续发射两颗中继卫星,目前已能覆盖多半个地球,如果第三颗发射成功,将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飞行器飞到地球另一端,也可以通过空中接力,把信号传回祖国。在天宫一号的外侧,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锅状”的反射面天线,直径约1米,那就是中继天线。通过这个天线及相关系统,就能使两颗卫星、天宫一号、地面之间的数据可靠有效地传播。
宇航员在“天宫”可发短信
华商报:在天宫一号飞行器的实验舱里有个脸盆状的东西,承担地面与天宫一号的数据传输作用,它是什么?
朋毅:这是天线控制中枢,作用有点像我们常见的路由器。它承担了指挥和控制天宫一号各天线工作的作用,是向天宫一号上各天线发出命令的中枢控制系统。当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有效载荷开通之后,它将指挥和控制天宫一号各天线的工作情况。它看上去不起眼,如果一旦失灵,地面就找不到天宫一号,天宫一号也找不到地面。
华商报:天宫一号中的“仪表控制器”等设备都来自贵院,据说很人性化。
张赤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是按照载人飞行的要求来设计的。在后续的载人飞行中,航天员可以通过仪表控制器这样一个人机界面实现对整个目标飞行器的全盘掌控。在天宫一号飞行过程中,它像是航天员的“超级智囊”。
我们给天宫一号的仪表盘设置了专用的触摸键盘,其中还有彩色地图、姿态地图等,其中提供了宇航员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可以说是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如果有故障,就能实现语音报警,宇航员还能通过该系统与地面对话,甚至还能给地面发短信、发邮件,这些软件还可以根据地面指令进行升级。本报记者 王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