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讯 (记者 关颖) 昨日,21时16分,重约8.5吨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的顺利启程,再一次牵动着西安科研人员的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504所)(以下简称西安分院)又将“西安制造”重重的写在了“天宫一号”上。
制造中继终端及天线设备
西安分院(504所)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承担研制了两套设备和一套软件,即中继终端及天线设备、天线网络子系统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
精准交会必先精准测试。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中继终端及天线设备,是“天宫一号”实现数据中继的重要设备。在“天宫一号”的外侧,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锅状”的反射面天线,直径约1米,那就是中继天线。通过中继用户终端和中继天线,“天宫一号”可以捕获并跟踪中继卫星,在中继卫星的可视弧段通过中继专用信道向地面传输数据。同时,又可通过中继信道接收地面上传的数据。这样就完成了规定的前向和返向信道数据处理,具备接收遥控、程控和注入数据控制设备状态的能力,并具备提供设备工作状态遥测的功能。
网络子系统控制“中枢神经”
天线网络子系统承担了指挥和控制“天宫一号”各天线工作情况的作用,是向“天宫一号”上各天线发出命令的中枢控制系统。
天线网络子系统就是通路,发射、运行、返回都存在测控信号、通信信号的接收发出问题,信号将通过天线网络子系统进行传送和切换,当“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有效载荷开通之后,天线网络子系统要指挥和控制“天宫一号”各天线的工作情况。
天宫一号的“超级智囊”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是按照载人飞行的要求来设计的。在后续的载人飞行中,航天员可以通过仪表控制器的人机界面,实现对整个目标飞行器的全盘掌控。在“天宫一号”飞行过程中,它像是航天员的“超级智囊”。
在未来的载人飞行中,航天员可以借助仪表获取目标飞行器飞行轨迹、姿态、飞行状态以及各分系统信息。同时,航天员可以借助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与地面进行短信息编辑和收发电子邮件。
由于仪表控制器软件是未来航天员观测飞行器整体状况的主界面,西安分院的设计师通过对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在地面对软件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有效地确保软件的升级,也可以为航天员的“超级智囊”增加新的功能。
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中,西安分院将继续承担“天宫二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等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