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五:净化装置
精心打造“地球”环境
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一号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人体是微生物的产生源,代谢的皮屑在空气中以浮尘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装置能在短时间内对空气进行高效过滤净化。
舱内设备和非金属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对航天员健康不利。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能强力去除几十种有害气体,在航天员进入前提前开启运行。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宝贝六:心电装置
24小时记录心电数据
天宫一号携带了更新颖、更丰富的医监设备,采集航天员生理数据,为航天员医学健康维护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航天员随身携带的心电装置能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数据,而且不受测控弧段的限制。测血压的设备和地面袖带式不同,在胸部连上心电电极,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脉搏波传感器,对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
宝贝七:回收设备
变尿为水,进行氧气再生
神舟飞船过去携带的都是消耗性资源,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从地面携带,而天宫一号首次对再生技术进行验证,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设备。电解制氧装置是将纯水制成氧气,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未来空间站上尿变水、氧气再生等技术都与此息息相关。这些技术走向成熟后,将大大减少地面补给,实现尿液、体液和有害气体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宝贝八:蔬菜水果
只是试验品,能看不能吃
部分航天食品将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类和复水汤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淀粉等单体成分,但这些都不能吃,还只是实验品。真正能吃的航天食品要等航天员随飞船带上天,种类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员口味。
实验用的航天食品将来要跟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太空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哪些变化。据航天食品专家陈斌介绍,太空辐射、舱内温度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食品构成影响。他们在地面存储了同批次的航天食品,用于对比研究。
宝贝九:实验细胞
只能航天员携带上天
此外,航天员将来驾乘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还会携带一部分产品上天,有的要转运到天宫一号中。一方面是因为航天器载荷有限,无法一次带完所有产品,另一方面是出于产品寿命的考虑,比如做实验用的细胞,在长期无人条件下难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带上天。
晨报记者 韩娜
通讯员 孙海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