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臣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待领的失物,但他决定要离开这个职业了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最近,西安首家有偿失物招领服务机构的主要创办人王臣麻烦不断,准备尽快转行,结束这个运转已一年的事业。去年10月,该机构成立时,本报就曾报道过这家备受争议的服务机构。
新闻回顾:大学生西安办失物招领公司 有偿招领被指违背道德
“这项服务帮了我大忙”
昨日中午,一位李女士来招领机构领她前一天晚上在西安火车站丢失的钱包、身份证和银行卡。据她讲,当晚在发现钱包被偷时心急如焚,最担心的是里面的身份证,因为补办起来非常麻烦。昨日早上在得知钱包被一位清洁工人找到后转送到这里,她很高兴!“虽然要付60元费用,但觉得很值,我觉得这项服务的确帮了我大忙!”李女士说。
“既能赚钱,也能服务社会”
23岁的王臣讲,当初他和两个大学同学出于“既能赚钱,也能服务社会”的想法,借鉴河南、山东、天津、浙江等地成功的经验,在西安开设了首家有偿失物招领服务公司,在市工商局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时,因为没有先例,经营范围只能写成商务信息咨询。随后,他们白天出去给那些清洁工、送货员、老年人、出租司机发名片,如果有人发现失物,与其联系,他们先支付6元定金,将失物拿回。在找到失主后,再支付一定费用。
寻找失主,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布信息,也会根据失物内的有用信息联系失主。收费标准每样从10元到50元不等。如果是老年人或的确无支付能力者,则完全免费。每天的收入只是赚取中间的差价,一年来,除去房租,每月每人的收入就五六百元。但因为“失物招领”的经营范围一直在工商部门批不下来,所以麻烦一直不断。
失主屡次举报他们违规收费
可让他们很郁闷的是,总是有些失主在得知自己的失物被他们找到后,向辖区工商所举报,免费拿回失物不说,还谴责他们违背道德,而工商部门也下发责令改正的通知,让其停止服务或变更经营范围。
这一年的遭遇,令他们既无奈又疲惫,所以,产生了停业转行的想法。的确,从合法性上,他们难以像其他几个省那样,取得“有偿失物招领”的经营许可。
据他们统计,一年来共帮助上千人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钱包和证件、银行卡、资料等物,所以证明这项服务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王臣最后表示,虽然他们要结束这项服务了,但他还是希望工商部门能早日根据市场需求,给这项服务以合法的身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和“有偿招领”之间的争议还将继续。
本报记者 宁峰 实习记者 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