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公安人员查获的毒品。
犯罪场景
摄像头前吸食毒品
网上商谈毒品交易
要揭开“网络毒祸”的神秘面纱并不容易,办案面临发现难、取证难、落地难、处理难等诸多问题。
涉案的网络视频网站目前注册用户达数千万,平时在线人数几十万人,开设有3000多个“房间”,设有可容纳10人至500人不等的大小“十人房”“百人房”,吸毒活动主要集中在涉毒人员申请开设的“十人房”中,部分“百人房”也存在吸毒问题。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顾坚告诉记者:“涉毒人员主要集中在21时至次日4时进行活动,涉毒的‘十人房’隐蔽性很强,‘房主’对房间设置访问权限,外人无法进入,加入房间必须经过熟人引荐,且需要通过视频表演吸毒行为进行认证后才能进入。”
在专案组提供的视频录像中,一群群男女在电脑摄像头前吸食毒品,伴随网站播放的音乐节奏,呈现吸食合成毒品后特有的亢奋状态,场面触目惊心。有的甚至还在网站上公然商谈毒品交易。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虚拟世界中发现、查实涉毒人员,这个难度很大。”公安部禁毒局缉毒行动处处长兰卫红说,上网信息存储在网站、私人电脑中,网上活动隐蔽,下网后查找困难,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锁定嫌疑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一过程复杂繁琐,工作量巨大,网上涉毒证据不易固定,落地查人后确定吸毒人员、查实吸毒行为也比较难,查证不了就难以采取强制措施、依法收戒。”办案人员表示。
相对于传统犯罪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涉毒违法犯罪是一种全新的犯罪手段,网络技术上的壁垒和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段使监管受到严峻的考验,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全面监管,公安机关也难以对其进行彻底有效的打击。
“蹲守”,是参与抓捕的民警向记者提到最多的词。9月1日无锡市200名民警从20时开始全部到位蹲守。2日零时抓捕命令下达后,无锡警方1小时内抓获了15名嫌疑人。至清晨5时,无锡警方根据一名嫌疑人的交代,现场讯问,循线深挖,共打掉了一个4层吸贩毒网络……
截至10月7日16时,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2125名、其中延伸查获制贩毒人员1280名,各地刑事拘留涉毒犯罪嫌疑人1698名;破获制贩毒案件381起;打掉制贩毒团伙110个、吸毒窝点181个、制毒工厂(点)16个;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36名,缴获毒品308.3千克,查获枪支34支、子弹355发。
延伸阅读
选择成本低隐蔽性强的网络
成毒品犯罪新趋势
毒品案件几乎都是跨区域案件,这就需要涉案地公安机关的互相协作。从现实空间转移到网络虚拟空间,抓捕行动要多警种配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在此次全国禁毒大会战中,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次行动由公安部统一指挥全国公安机关,调动各警种协同作战,向各地警方提供嫌疑人信息,全国‘一盘棋’使基层民警办案有的放矢。”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张谨向记者坦言。
各地组织禁毒、网安、刑侦、治安等警种协同作战,全国“一盘棋”使统一抓捕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战果。“8·31”案件虽然已经成功破获,但网络涉毒这一现象还是引发了不少忧思。
违法人员盯上网络,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实社会的涉毒犯罪受到警方严厉打击,于是选择到成本低、隐蔽性较强的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一毒品犯罪的新趋势,为今后禁毒工作提供了新方向。
这起案件中,涉案人员吸食的主要是合成毒品——冰毒。合成毒品近20年才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泛滥,很多群众对合成毒品的成瘾性和社会危害缺乏了解。“一些青少年存在‘尝一尝无所谓’的错误态度,认为偶尔‘玩一玩’不会上瘾,很刺激,可以释放压力,有的甚至觉得吸食冰毒很酷,有的还用冰毒来减肥。”中国禁毒基金会秘书长陈兴友告诉记者。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