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狼爸”式教育引热议 多数家长认为快乐童年更重要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1-11-21 04:5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开怀笑 周末趣图一箩筐
开怀笑 周末趣图一箩筐
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被捕
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被捕
·丈夫生病性格大变 上海绝望主妇不堪家暴雇凶杀夫
·情侣同居7天分手 1年后女方抱孩子认亲
·贵阳一医院贴告家长书:我们医务人员不是神(图)
·四川女公务员被官员强奸续:安监局副局长被撤职
·女儿私奔被父扇耳光 男友打准岳父婚事反被同意
·已婚男子瞒妻子参加相亲节目 征婚成功备受争议
 

 

  54%的参与调查者赞同“快乐教育,孩子开心成长才重要”;

  25%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虽然“狼爸”的教育会剥夺孩子的一些童年的权利,但利大于弊;

  21%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好说”。

  豆瓣网上不满父母教育方法的孩子们被叫做“小白菜”,他们成立了“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影响甚广,在该小组内流传的一份名为“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调查报告中,“经常打骂羞辱孩子”为不能忍受之最。

  在网易微博的调查中,赞成棍棒教育和快乐教育的人数分别为47%和53%,颇有些分庭抗礼的意味。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南郊一大学大四学生李芮从来没有挨过打,对于挨打式的教育发出质疑,“孩子有权享受其成长过程,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的事,快速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46岁的中学语文老师王经南说,多年以来,利用暴力威严对孩子进行强迫式教育,在中国父母中太常见了,藤条打出来的所谓“成功”,以成绩论英雄,潜在的成长风险太大了。

  七成参与调查者反对“纯洁”环境

  “在萧百佑定的家规中,子女在上大学前,不能与其他孩子交朋友,生活中只能有“亲人”、“同学”两个概念。对此,您的看法是——

  1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同意”。

  7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同意,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完善人格”;

  16%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好说”。

  萧家孩子想去同学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填写申请书,详细罗列去哪位同学家,该同学成绩及班级职务,同行者的详细资料,离家回家时间,其家长的姓名和电话。后由班主任签字。实际上由于太繁琐,申请书大都终止于签字环节。

  “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萧家搬迁过5次,每次转学、搬家后,萧尧与之前的同学便完全失去联络,上学十余载,萧尧只在学校参加过两次春游。对于如此严格的做法,家有5岁女儿、在东郊某公司做财会工作的林伟芳认为,萧百佑“纯洁环境”的提法并不妥当,“就我的经验来看,集体活动和与同龄人的交往会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等基本常识,这是家庭教育难以取代的,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孩子一旦走向社会,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恐怕难以速成”。

  周慧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她认为,“不让孩子与别人在校外接触,这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利。教育孩子还是要有合理的方法,暴力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评论员王啸表示,中国人习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一个孩子,他还是国家的孩子、国家的未来,所以家长们应当把自己的心胸扩展得更大一点,把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

  豆瓣网上“父母皆祸害”小组里,萧百佑遭到了“小白菜”们的强烈反对甚至谩骂。

  家在河南洛阳的南郊某大学研三女孩周子乐讲了自己小学同学的例子来说明棍棒教育的严重后果:“我的小学女同学,她爸爸也是这种教育方法把她‘打进’了清华,我们高中还请她爸爸做报告,分享教育方法什么的,当时很多同学的父母后悔以她爸爸的方式教育孩子,包括我父母。结果现在她毕业4年,换了5份工作,性格非常内向。”

  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等于棍棒式家庭教育

  在学生阶段,考上北大就是成功,您认同萧百佑对于成功的界定吗?

  2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赞同,考上好学校毕竟很实际”。

  69%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赞同,成功是人格的全面发展,不单是成绩好就行”。

  市民张女士就职于某政府机关,她认为:送三个孩子进了北大值得骄傲,但这并不是成功,“做法极端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继而有可能心理不健全,这一时半会看不出来,可要真出了问题,怎么办?”

  王树文看法不同,虽然儿子才读初二,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我都快急死了,说实话,现在考高中竞争这么激烈,要真是能提高孩子成绩,我啥都愿意试!”

  “有需求才有市场”。在大学老师林肖看来:棍棒出才子是一种粗暴落后、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之所以“三天一顿打”还会有市场,家长们是受到了进北大的诱惑,名校的光环让不少人失去了清醒的判断。但他也表示理解,毕竟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为主,急功近利也是常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然在广泛流行,导致了很多家长只问孩子分数,在功利化的教育观中,硬性强加自己意志给孩子。为了成功而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棍棒教育本身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中一种共性错误。

  教育专家分析说:在教育功利化的阴影下,尚处在改革阶段的中国教育很难独善其身,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容易被应试教育所绑架,而丧失其根本的育人理念。

  快乐成长:是奢侈还是必需

编辑:张乃千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男同性恋之妻生存调查:多遭遇小三及家庭暴力   11-09-27 15:18
·消除家庭暴力 宁波反家暴庇护所门可罗雀(图)   11-09-14 14:03
·婚姻法支持遭家暴妇女不再做沉默羔羊   11-09-14 13:02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三成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11-09-14 13:0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