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老年学会年会在波士顿开幕,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老年学领域专家学者在18日到22日为期五天的大会上对包括老年健康、养老体系、多族裔多文化的养老问题、老年人口带来的经济机遇等众多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在19日进行的老年虐待专节讨论中,来自Rush大学健康老龄化研究所的华裔研究员张亦贤介绍了对芝加哥地区华裔社区中老年虐待的研究发现,以及学术机构与社区组织联手在社区中防治老年虐待的经验。
张亦贤和研究伙伴董新奇从五年前开始收集芝加哥地区华裔社区耆老虐待的数据,他们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华人服务机构“华人服务联盟”合作,对华裔耆老进行访问。被访的39名华裔耆老将“被看护者忽视”列为最严重的老年虐待,之后是心理虐待,而耆老被骗取钱财的经济虐待和被殴打和凌虐的身体虐待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张奕贤说,与主流社区看护者多为上门服务的工人不同,华裔耆老将看护者定义为自己的成年子女,他们认为成年子女有义务照顾服务,子女所说的“去死吧”这样的话都被列为虐待。她指出,华人传统文化将孝敬父母列为主要内容,父母对子女在孝道上的期待相对较高,可能导致华裔耆老对老年虐待定义相对宽泛。但另一方面,华裔耆老移民来美后因为语言障碍孤立无援,加上在美国长大的子女不再严格遵从传统文化,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老年虐待的目标。
但Rush大学健康老龄化研究所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单纯的学术研究上。在研究期间,学者们每三个月定期在社区举行防虐待工作坊。这份研究去年底在学术期刊《老年与健康期刊》上发表后,他们继续与华裔社区组织合作,在华裔社区推出反耆老虐待的活动。今年六月,他们在芝加哥华埠主办了首届“耆老虐待觉醒日”活动,请来专家向华裔耆老介绍防止耆老虐待方面知识。同时活动也请来众多年轻人参与,主办者在年轻人中推出以防止耆老虐待为主题的作文竞赛,以更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年轻人进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