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沙县小吃依然是“小店”小本经营的状态
当年外出逃债者做小吃“讨生活”渐成气候,乡镇干部曾被要求带头开店●“一家一店”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目前沙县政府欲整合小店集团化发展
木槌、鸳鸯锅,沙县小吃靠两样“武器”攻城略地,店铺遍布全国,并走向世界。
“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沙县小吃爆炸式增长。
业主自发开创的沙县小吃,“一家一店”,易复制,草根式快速成长。在历经低成本扩张阶段后,行业标准和管理的问题逐渐显现,沙县小吃如何规模化产业化,成为重要课题。在越来越多“冒牌店”和众多快餐品牌的夹缝下,沙县小吃会以何种方式继续生存和发展?
邓世奇旗下,如今有遍布全国近200家沙县小吃店。他是福建沙县小吃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创业,其实是被动的——逃债,做小吃活命。他的故事,在早期沙县小吃创业者中颇具代表性。
那是约20年前,1992年2月,邓世奇逃离沙县,隐身厦门,支起小摊,在小黑板上写下“沙县小吃”。
那时候,他的店只卖三样东西:扁肉(馄饨)、拌面、茶叶蛋。扁肉一块一碗,拌面五毛。
20年后,沙县小吃发展到200多个品种,不过沙县人店里最常做的,还是“老四样”,扁肉、拌面、炖罐、蒸饺。
“老四样”,是20年前“跑路”的沙县人用来讨生活的。有了制作工具木槌(做扁肉)、鸳鸯锅(做面),撑个棚子,就能开店了。
那时期,数千沙县人从家乡“跑路”,他们几乎经历同样的故事。沙县小吃,就是从这样的故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