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研讨会举行。记者 王警 摄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
华商报讯25日,由陕西省宗教局批准,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大兴善寺承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会协办,华商报社、华商网为媒体支持的“长安慧光世纪风采”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开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等出席。开幕式由省政协原副主席张伟主持。
据张伟介绍,此次佛教学术研讨会是百年来长安密教的一次学术文化盛会,会议筹备期达九个月之久,组委会共收到了15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佛学界的一些高僧达200余人抵达西安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日本、泰国等驻华使馆,全国各宗教研究机构发来贺信。
源远流长
大兴善寺是密宗之祖庭
“晋隋旧刹畅宗风,翻译经文殿阁雄。惆怅千房今尽毁,斜阳读偈证真空。”1924年,康有为到大兴善寺访古寻幽时所题。“这位在19世纪末的中国进行维新变法运动未果的改良派领袖,面对破壁残垣,也许真正悟到了佛教中的‘无常’与‘真空’。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兴善寺的兴衰之路。”张伟说。
大兴善寺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到此寺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观点纷呈
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随后的“长安密教世纪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赵馥洁主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上海师范大学严耀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沈卫荣、台湾学界代表林光明、日本学界代表静慈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吕建福等人分别做主题发言。
增勤法师表示,继2009年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此次“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再次在西安举行,意义深远。陕西佛教文化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显赫地位,陕西佛教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必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