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强调,当选的院士都是在工程科技方面有过成绩做过贡献的科学家。
本次增选的院士,有几大特点:年龄轻、校长多、高管少
中国工程院昨宣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54人晋升新院士。我省有4人入选,创造了我省单次入选工程院院士的纪录。至此我省工程院院士人数已达36人。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介绍,加上此次增选54名平均年龄56.7岁的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
只选科学家
逾九成高官、高管被淘汰
在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中石化副总经理曹耀峰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因而有传言称“企业家当选院士”。而最终名单中来自厂矿企业的共有8人,占全部入选者的14.81%。
旭日干说,当选的院士首先要是科学家,必须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工程科技方面有过成绩做过贡献,即使后来成为领导干部,但他必须是从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做起的。至于落选者,旭日干表示,评选过程中学术背景是首要条件,还要经过反复比较、好中选好。
而最终名单中,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则完全不见了踪影,来自厂矿企业的8人里高管只占3席,包括工程管理学部的原中国石油副总胡文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丁荣军。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候选人云集的工程管理学部最终成为人数最少的一个。
新当选院士中,有25人来自高等院校,其中15人为现任高校校长、副校长,占去大半,相比上次增选进一步增加。
趋向年轻化
60岁以下占比逾七成
据介绍,今年,各单位提名后共产生485名有效候选人。在9个学部中,人数最多的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共8人;来自高等院校的最多,占46.30%,其次是研究院所和厂矿企业,分别占38.89%和14.81%;今年还增选了6名新外籍院士,其中一名澳大利亚籍院士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据介绍,本次新当选的54名院士平均年龄为56.7岁,年龄最小的46岁。其中60岁以下的38人,占比超过七成,与2007年的42.4%、2009年的66.7%相比,该比例明显上升。
拒绝“跑院士”
“拉票助选”记入诚信档案
“今年的增选过程也出现了虚报材料、拉票助选等情况。”旭日干坦言,“还发现个别候选人违反了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据悉,公示期间,工程院据一些投诉信进行了核实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候选人的材料中拔高成就或材料不符合事实。
而候选人在被提名之后,要想成功当选院士,最终必须赢得本学部院士三分之二的选票,所以评选中也出现了一些助选拉票现象。比如候选者本人或者所在单位出面向院士递送礼品。
“事实上,对这种违反增选纪律、干扰增选工作的行为,院士是非常反感的。”旭日干表示。
据悉,工程院除取消情节严重者的候选人资格外,有关情况也向其所在单位通报,同时将其记入工程院的诚信档案,今后一段时间不再推荐其作为候选人参评院士。
远离商业广告
过高物质待遇要婉拒
昨日,中国工程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的致新当选院士的公开信中说,每位当选院士都是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不宜有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媒体对本人成果的“炒作”,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
信中说,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要拒绝为商业性广告造势,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
相关新闻:工程院新院士名单涉嫌泄露:32人1个月前被猜中
在1个月前,已经有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