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员通过平板式保温仪测量棉衣服的保温率 本报记者董国梁摄
■实验时间12月12日、13日、15日
■实验地点省纤维检验局纺织品标准实验室
■实验人员省纤维检验局纺织品科纺毛室科长陈武成、检验员王菊梅
■实验目的测试什么外衣最保暖、最抗风,什么内衣最舒适、最吸汗
现场随访
医院感冒患儿扎堆有孩子被捂得中暑
昨日下午记者在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大厅看到,近百名孩子将大厅围得满满当当,急诊科等待就诊的父母们排起了长队。
“最近天气寒冷,患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的孩子成倍增加。”儿科一王姓医生说,“最近每天就诊的患儿能达到300多人,最多一天突破了400人,其中大多都是感冒,这在我科近几年来都是很少见的。”
王医生说,从最近增多的感冒患儿发病原因看,都是因天气骤冷时孩子体质太差、抵抗能力弱,同时父母护理不当造成的。这个护理不当不是因为给孩子穿得太少,而是穿得太多,导致孩子出汗,有的孩子甚至被父母捂得中了暑。
昨日,记者在碑林区西荷小学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三年级的张同学给记者数了数他穿的衣服:一件带毛绒的保暖内衣,一件羊毛衣、外边还有一件长过膝盖的羽绒服,外穿一件厚厚的棉裤,还戴着手套。“我妈把我穿得这么厚,跟木偶一样的,要是多走几步,身上就出汗。”他说。
“孩子都穿得厚厚的,裹得像粽子,体育课上孩子们都跑不动,稍微一活动就出汗,一脱衣服就可能感冒。”一年级的惠老师说。因此,王医生建议家长,应适当让孩子“冻”一下,尤其在冬天,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常识预热
衣服为什么使人暖和
“穿衣服为什么能使人暖和?是衣服本身能产生热量吗?当然不是。”省纤维检验局纺织品科纺毛室科长陈武成说,人体是通过消化食物来获得热量的,但这个热量需要保护,否则就会被很快散发。
陈武成说,人穿了衣服,衣服与衣服、衣服与肌肤之间便形成了局部气候环境,这便是衣服小气候。人体是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来调节体温的。寒冷季节,外界温度较低,皮肤表面辐射出大量的热,通过体表空气对流,身体就会发冷。如果穿上衣服,就会立刻感到暖和。这并非衣服可以产生热量,而是外衣面料和中间的填充物(如棉絮等)使身体热量不易向外散发,阻挡了外界冷空气与体表热空气层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
实验 1 服装保温率棉衣比呢子大衣好
12月15日,在省纤维检验局纺织品标准实验室(室内温度:20℃±2℃,湿度:65%),检验员王菊梅利用平板式保温仪进行了实验。
王菊梅介绍,这套仪器主要检测的是衣服的保温率,即衣服的保暖性能。仪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电脑装置,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并最终打印结果;另一部分是一个长宽约30厘米、高约50厘米的保温箱。底部有三块加热板,加热到36℃左右就会保持恒定温度,模拟人的正常体温。保温箱四周用玻璃隔离,避免实验数据受到外界影响;而保温箱上部的箱体温度计将两部分之间连接起来。
“加热板表面就像人的皮肤,散发的热量就像人体热量,将测试的服装放在加热板上就像给人穿的衣服,然后用箱体温度计来检测透过衣服散发到箱体顶部的热量,就能检测出服装的保温率。”王菊梅说,为了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仪器本身会连续检测3次,然后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实验步骤第一步:检验员将准备好的呢子大衣、亮皮涂层棉衣、不带涂层的棉衣同时置于标准实验室内,等待30分钟后依次检测;
第二步:检验员将3件衣服依次放入保温箱内,每件衣服仪器会连续检测3次,检测一件需30分钟,最终仪器根据3次检测结果取其平均值自动打印出来;
第三步:三次检验完毕后,将打印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
呢子大衣保温率:62.88%
亮皮涂层棉衣:--
不带涂层棉衣保温率:7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