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台湾电视名嘴是怎样炼成的?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12-17 07:2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女子裸体扮成盘中餐
女子裸体扮成盘中餐
女生赶艺考:无惧走光
女生赶艺考:无惧走光
·网曝咸阳公务员上班玩游戏 5分钟公务拖至1小时
·公安部谈校车安全: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
·郭美美恐被告恶意诽谤 中红博爱递交刑事自诉状
·《潜伏》配角负案潜逃细节:想出名又担心被发现
·荷兰两主持人将自己臀部肉割下 欲在节目中吃掉
·网传河南某武校学生遭校方殴打 场面惨不忍睹(图)

  台湾电视名嘴是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许多来台观光的大陆游客对此特别感兴趣,在台旅游期间,晚上不出门就窝在酒店里看名嘴们高谈阔论。虽然台湾名嘴的社会形象不佳,观众们边看电视边骂,报纸上批评,学者们抨击,但名嘴的节目收视率却依然居高不下。

  被冠以“名嘴”的电视言论明星,在香港、大陆都有,一般指受邀到节目中议论时政或是社会现象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常上电视因而出了名的,便可称之为名嘴。名嘴们各有专长,谈话性节目主持人依讨论的议题邀请不同的来宾到节目中进行讨论。早年台湾的电视也差不多,主持人会在谈话节目中依议题邀来宾评论,但直到1994年出现首个接受观众现场来电发表意见的谈话性节目后,名嘴的现象才真正发展起来。最初议论时政节目中,邀请来宾还要顾虑到表面上的政党平衡,到后来连表面功夫都省略了,来宾几乎都是固定人选,不只同一节目邀请同一批人,有时不同节目也会出现相同脸孔。他们谈论议题无所不包,举凡政治、经济、国际议题都能夸夸其谈,有台风地震时能成为灾害防治专家,明星政客闹绯闻时也能插上一脚,可以论科学性的奇闻怪事,也能谈飞碟与外星人。

  名嘴们大都出自媒体,虽可说是见多识广,不过多数一知半解,每个人依其过去跑某路线新闻的一些经验便俨然以专家自居。电视台选择来宾原是以制作团队经验判断来宾受欢迎程度,并以收视率为参考,后来收视率调查技术从整时段进步到每分钟,不同的个别来宾在发言当下的收视率就成为最高指导原则。最后电视台发现,能创造较高收视率的就那几个人,这些人面对镜头经验愈来愈丰富,更能符合电视画面的需要,并培养出与主持人的默契,此后节目来宾便逐渐固定下来。

  许多台湾资深媒体人都曾被谈话性节目邀上节目,制作部门通常联络好人选时,先告知议题,同时提供些新闻议题的相关数据,来宾们稍加阅读便在节目中即兴发挥。有些来宾担心准备不够充分,制作单位便会告知,不论什么议题,“真正的专家

  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不看这些节目”,就算引用数据错误也不用怕,重点是要讲得精彩生动,以符合电视画面与声音的需求。

  因此,当来宾逐渐固定之后,这些常态来宾便逐渐转变为专业化名嘴,不只各种角色立场都能扮演,还能配合节目需求演出特定表情身段。而随着台湾媒体益发明显的政治立场,不同政论节目也有不同政治倾向,专业化的名嘴不仅跟随着节目的政治立场,甚至在节目中用各种语言表演来强化既定的政治立场。一般人所谓公正客观,完全不是已经商业化的政论节目考虑重点,他们知道只有政治立场相同者会是忠实观众,就算说过头了,相同政治立场的观众也会谅解,而政治立场不同的观众对名嘴们夸张激情的演出是连一分钟都看不下去的。

  名嘴们在节目尽情发挥中所倚赖的除了生动的表演之外,就是所谓的内幕消息。由于在节目中曝光多,有些政府官员或是事件当事人会私下向名嘴透露内幕或放消息,借着名嘴们在节目中传播出去,这些消息或内幕有真有假,也因此让部分名嘴惹上诽谤官司。不过因为台湾有关法令相当宽松,有经验的名嘴只要用词上稍做调整,在法律上便能以媒体言论自由的大旗保护自己。而放话者利用名嘴表达冤屈或进行政治斗争,其实与过去利用媒体记者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场域由报纸版面转向电视政论节目,表达的内容因应电视画面的商业需求更夸张耸动而已。

  名嘴们受邀上节目的一般行情约新台币2000至3000元(约合人民币400至600元)车马费,不到一小时节目录像或现场节目加上事先准备,前后要花掉至少二至三小时,如此的待遇并不高。但是由于掌握了议题的话语权,政府高官与企业名人既不愿得罪他们,有时还得利用他们为自己放话。这种专业化的媒体名嘴在政商领域穿针引线,已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在台湾电视上欣赏名嘴们的激情演出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否则对台湾社会认知极易产生偏差。

  (卢伯华台湾资深媒体人)

编辑:温磊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