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虽然名头大,但最近10年每有新作公映,就遭骂声一片。但这一次,他不再孤立无援。在微博上,数百万网友都在讨论《金陵十三钗》,尽管大家的说法不一,但大部分都哭了,怒了,也心痛了。
表情一:愤怒
样衰的灰太狼:看到日本鬼子闯进教堂强奸女学生的时候,真的怒火中烧。小日本,初一都不到的女生都强奸。
玉生烟:无论怎样,张艺谋再次成功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影院抽泣声阵阵,一热血青年狂吼大骂小日本的残暴,所有观众仿佛都回到了那个凄切的年代……
表情二:泪崩
熊M腐古:看《金陵十三钗》那个哭啊!最看不得那种场面了!只带了一张纸!现在满手鼻涕和泪!
不靠谱:请父母看《金陵十三钗》,选择的是胶片版,影像更为厚实,上午的上座率算是不错了,我身后的不时传来抽泣声,父母都被打动流泪了,母亲盛赞。第二次看这部片子,依然感动,剧作好,没有浪费的东西。感动与流泪是健康的情感释放,花钱进影院看了一堆广告那才叫添堵!
表情三:痛心
Isabear大头熊:整场我的心都是悬着的,眼睛都是湿润的,我憋着尿看完了145分钟,很震撼!个人认为倪妮是目前所有“谋女郎”中最有味道和气质的一位,而这部电影也是迄今为止老谋子拍的最好的一部。一部把我逼出“内伤”的,一部让我久久不能平息的电影!
过嘉家-嘉欣:《金陵十三钗》看得我脚都麻掉了~接着就是很沉重很沉重很沉重很沉重地回学校~
海仁波切豹:《十三钗》太虐心了。
表情四:回眸
苏三蓠:今天看了《金陵十三钗》,但关于那段历史的所有,无论是什么题材,什么形式,似乎都无法评论,只有永远的愤慨和沉重的心情。
西瓜不是怪兽:小的时候不懂事,历史课讲到南京大屠杀我回家就和我爸拗,叫他不和日本人做生意。后来到底是大了,不再提起那样沉重的话题。如果昨天没有看到 《金陵十三钗》,我断断不会再掀开那一段过去。
表情五:质疑
时代邮刊官方微博:朱大可评论《金陵十三钗》: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把政治叙事变成身体叙事,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把重大苦难题材变成重要牟利工具,这种大义凛然的情色爱国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误?
李保均:《金陵十三钗》在营销上无疑是功课十足的,张艺谋、贝尔、张伟平三驾马车强势出击,好莱坞最佳男配、中国第一导、十亿票房起步……但上映四天只收获1.5亿票房,和竞争对手《龙门飞甲》没拉开差距,比之4天过2亿的《让子弹飞》不如,比之4天过4亿的《变形金刚3》更是天远地远。可见,光有炒作是不够的!
表情五:失望
红酒___REDWINE:《金陵十三钗》我觉得在奥斯卡应该只是个陪客,它有两处硬伤:男主角从一个扔钱不认人又好色的酒鬼到一个正义的化身神父转变的太硬不自然,再一个就是影片视角太主观,《南京,南京》和姜文早年的《鬼子来了》要比它客观。不过看还是蛮好看的!
长沙一休哥:总体感觉就是滥情,人物转变突兀,故事空洞,剧情牵强且超出现实生活,如:日本兵被墙砸死,琵琶弦,卡车发动音乐起,女主角在地窖里换了多少套旗袍啊,床戏?有那个必要吗?六亿花得就像是在亲贝尔的屁股,奥斯卡有戏才怪了。“代表中国”的电影再次让人失望了。
表情六:淡定
沃美互动时光:有人说,看《金陵十三钗》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堵心!也有人说,看了《龙门飞甲》挺散心。那沃沃来帮你,先看《金陵十三钗》堵了心,再让《龙门飞甲》散散心,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张天蔚:《南方周末》说,《金陵十三钗》的北美看片会上,美国片商应者寥寥,回收成本的压力都压在了国内和华语市场上。我想这倒未必说明影片不好,而是美国人更喜欢中国式的传奇,比如 《英雄》,却不那么关心中国人的命运。其实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命运一向不那么关心,至少不如中国人对美国人命运的关心。
7star7days:故事最后以玉墨为代表的十二个妓女去替代女学生去演唱,虽然最后有一个表现了人性说不想去,但十一个妓女众志成城,慷慨就义,还拿着锋利碎片视死如归。如果象玉墨有一两个人有此觉悟,我还是信的,那么多由于意志不坚定才沦为妓女的人一下子又成英雄?我感动,哭了,就是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