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 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与合法利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原本陌生的“领事保护”一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所谓“领事保护”,简单说,就是指本国外交机构在国外或境外保护本国公民或法人的行为。中国同外国签订的领事条约通常都规定,领事官员有权保护本国及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有权得到本国外交机构的帮助。
在刚过去的一年,利比亚撤侨、日本大地震撤离、湄公河船员遇害……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考验着中国领事保护。2012年,中国海外领事保护将面临怎样的严峻考验?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事保护机制?
海外领事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常态化,但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然而,随着过去一年利比亚撤侨、日本大地震撤离、湄公河船员遇害,关于如何做好海外领事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2011年备受关注的利比亚撤离中,外交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馆,第一次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顺利将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约35000多名受困中国公民安全撤出并转运回国。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主任夏利萍教授认为,利比亚的撤离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大规模投入的方式是不可持续。
夏利萍:包括现在湄公河采取四国联合的巡逻机制,中国的财力能够保证它多久,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你可能只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长远发展来说,还仍然有很多要进一步去解决的一些难题。
对于领事保护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不无感慨的表示,我们的外交投入严重不足。
乐玉成:我们所有驻外使领馆负责领事侨务工作的一共600多人,平均每个驻外领事官员要给10万人提供可能的领保服务,而这个比例美国是1:5千,日本是1:1.2万。美国撤军了,驻伊拉克使馆有1万6千名外交官和员工,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只有9个人。我们的外交投入严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