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萍:领事保护案件数量增加,领事保护的许多重大案件同时多点爆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国目前面临的领事保护的形势和复杂性不是与发达国家所比的,比如我们国家特色的问题,劳务纠纷,这些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者即使存在也非常的少。第三个挑战是民众对于领事保护的范围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国外发生什么事情都找使领馆,这实际上是对领事保护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外交部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比如2006年5月,外交部领事保护处成立;2007年8月,领事保护处升级为领事保护中心;2011年11月,外交部开通了一站式领事服务网络平台,开展海外安全提示。除此之外,外交部还利用与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推出的《外交服务站》,来宣传涉外安全知识和领事保护动态等。
我国在海外领事保护方面确实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以上提到的领事保护投入不足、人员匮乏等一系列挑战,又该如何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机制呢?
外交学院教授宋荣华表示,海外领事保护面临任务重、期望高,存在与能力不足和意识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样的矛盾,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公民自身,都要为此努力。
宋荣华:从国家层面来讲,可能要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领事保护机制和资源的投入。从个人来讲,可能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要了解领事保护工作不是一贴万能膏药。它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认为,做好领事保护工作,需要一个杠杆效应。
周庆安:它一方面需要我们跟军队、公安、边防等等涉及到相关领域的很多部门进行更多的合作,尤其在是对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加,经贸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单靠外交工作人员完成所有的领事保护工作,现在看是不太现实。
夏利萍呼吁,保护海外公民的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应尽快出台。
夏利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向社会公众征求了意见,目前在审议阶段,我们期待这个法律的出台,能够明确领事保护当中各方面的责任,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领事保护机制持续、有效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