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海涛见到父亲来接他回家,端起凳子坐到角落里 本报记者于卓摄
一看见爸爸走进门,周海涛一下子站了起来,提起塑料凳一头钻进角落里无声哭泣,任凭爸爸如何劝说都一言不发。经过多人一个多小时的劝解后,周海涛终于同意回家,但条件是“爸爸,别再打我”。
“儿子,爸爸很爱你”
周海涛是山东平邑人,父母离异后各自又再婚,周海涛跟爸爸与继母生活在西安。他从小就比较叛逆,后来又迷恋上网。为了根治儿子的毛病,周父曾“打了他几次”。去年的一天,周海涛告诉继母自己去找奶奶,然后就杳无音讯。从此,一家人就开始了漫长的寻找……本报刊登了周海涛的照片后,被同学认出,并告知了周父。
昨日,周父专程雇车来救助站接儿子,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见到他后选择了迅速离开,躲在一边哭泣。这让爸爸一时没办法,只能跟儿子说好话,但儿子却无动于衷,始终坚持不回家。
“儿子,爸爸是很爱你的。”爸爸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周海涛立刻震颤了一下,第一次抬头正视了爸爸一下又低下头。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后,才在爸爸同意不打他的情况下,跟爸爸回家。
严东林的表叔看到本报报道昨日也赶到救助站,他确认了严东林身份后立即与严东林的爸爸取得联系,在电话中,严东林听见爸爸的声音也哭了,爸爸说他连夜坐车,最晚6日赶到西安来接他。昨晚,彭祖亮的亲人也与本报取得联系。
截至目前,14名流浪娃中还有8位没有任何线索,请知情人继续拨打本报热线029-88880000。
“老师,请你抱抱我”
昨日,陕西心理咨询网执行总监陈晨光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邵举乐、赵明一起前往救助站跟孩子们沟通。
马永翠是邵举乐谈心的第一个孩子,她断断续续告诉邵举乐,自己妈妈已不在了,她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但爸爸经常打她。由于心灵受到创伤,马永翠在救助站从来不说“不”,别的孩子让她干啥她就干啥。这个不善言谈的孩子还有自虐倾向,不顺心时她时常把自己抓伤。她不愿说自己家庭的地址,她最大的愿望是“把我转到儿童福利院,我不想回家”。
谈话正进行时,马永翠忽然说:“老师,抱抱我。”这个举动让邵举乐深感意外,他毫不犹豫地拥抱了一下孩子,“她让人心疼,这孩子太缺少温暖和安全感了,甚至连最信任的人都没有。孩子很需要爱,如果他们的家庭给不了爱,回家后势必会造成二次创伤。所以,送流浪孩子回家的同时,还得干预其家庭,要让孩子们能享受到家的快乐与温馨。”
本报记者王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