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吃不死人就行”

一女工在包装“田老太”鸡蛋
用粉蛋冒充笨鸡蛋,如果消费者质疑怎么办?
田国雷对此并不担心,他有自己的一套纯熟的说辞——如果鸡蛋黄是红色,就说鸡吃了高粱;如果鸡蛋黄发白,就说鸡吃了麸子皮;如果鸡蛋黄发黄,那是鸡吃了玉米棒子。
如果被追问,笨鸡怎么还喂饲料?
田国雷依然有“合理”的解释——鸡是散养的,如果鸡采食不够就要给笨鸡补粮食,因为鸡吃不饱不下蛋。
在田国雷的院子里,院落堆放着码得高高的纸箱,上面印着“土鸡蛋”、“鲜鸡蛋”等字样,纸箱旁边笼养着几只狗,而狗笼紧靠着脏兮兮的厕所。
一箱箱“田老太”鸡蛋就出自这里。
记者走进“加工车间”——小楼一层的一个房间,一位女工正在包装粉蛋。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做工,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多元的工资。如果碰上节假日,鸡蛋的市场需求激增的时候,工资会再高些。
而田国雷也总能不失时机地进行针对性调整。
2月21日,田国雷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11年8月22日给“多乐多”的涨价通知——上面的价格表,标明了包装规格从10枚装到100枚装的“现供价”与“现零售价”。其中,10枚装的土鸡蛋供价为8.2元、零售价9.5元,100枚装乌鸡蛋供价为83.5元、零售价为96元。
春节之后,鸡蛋的整体价格有所回落。田国雷用圆珠笔又写下了当天的价格:100枚装的土鸡蛋和乌鸡蛋的供价都是65元;销售价为96元;72枚装的土鸡蛋和乌鸡蛋的供价都是50元,市场的销售价则分别为68元和70元。在写完了当天的报价之后,他还特意注上了四个大字,“随行就市”,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田国雷。
记者了解到,鸡蛋属于新鲜的食物,在常温下,保质期不会超过两个月,即便是在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保质期也不超过50天。但这也难不住在超市销售的“田老太”,田国雷有自己的一套攻略。
“一般是一个星期换一次标签。”田国雷说。他还当场拿出了“田老太”的合格证——换一次标签,意味着更改一次生产日期。
在超市的销售过程中,如果超过了鸡蛋保质期的最后期限,田国雷的最后一个销售渠道是各大医院的小卖铺。
“医院门口是(销售鸡蛋的)好地儿。”
田国雷说,在医院门口买鸡蛋的都是送给病人,而病人实际上不一定吃。
即便是在包装之前,粉蛋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碰撞破损的情况,而烂壳的鸡蛋时间长了会发出恶臭。田国雷的做法是,把烂壳发臭的鸡蛋挑拣出来,剩余的不影响包装。“鸡蛋没有办法造假的,吃不死人就行。”他告诉记者,在市场上,鸡蛋主要看包装,包装精美的鸡蛋,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够档次了,才有人买,有钱人才会买。”
据田国雷介绍,目前“田老太”除已占据聊城的鸡蛋市场外,在德州市场与河北衡水市场销售得也非常好。
真正的“笨蛋”难以进入商超聊城茌平县是“田老太”热销的典型市场。“是个女的,个子不高,叫张凤。”提到茌平的代理商,田国雷说道。
2月22日中午,茌平县联华超市,“田老太”笨鸡蛋的摊位前有不少人停留驻足,记者注意到,这里有40枚装、60枚装、80枚装等几种包装。
“这是真正的笨鸡蛋吗?”记者上前询问营业员。
“应该是真的吧。”
“里面的鸡蛋都是粉色的,都差不多啊。”记者表示质疑。
“里面都是一样的鸡蛋,只是外包装不同。”营业员回答。
在记者和营业员对话时,一位老太太正在购买一箱60枚装的“田老太”笨鸡蛋。“这和平常买的散装鸡蛋有什么区别吗?”记者问了老太太。
“都一个味儿,没有什么区别,和我以前在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差别大了,没有那个新鲜味儿。”老太太说,之所以购买有包装的鸡蛋,是为了“好看”——她下午要去探望住院的亲戚。
其实,老太太经常在超市里买东西,她也知道,在这种地方卖的就是“包装”。
“要买到真正的笨鸡蛋,得到城南的一个小店里。”老太太说,“那里有专门的人到乡下去收笨鸡蛋。”
按照老太太的指引,记者找到了“城南小店”的经营者李国东(化名)。
在这里,笨鸡蛋当日的售价是每个1.3元。
“你别看我这里没有包装,可比超市里卖得贵。”李国东告诉记者,他所销售的笨鸡蛋都是从下边的村庄收上来的。“一般情况下,从村里收的时候,每个鸡蛋的价格都是8毛钱左右,现在刚过完春节,价格还没有下去,现在的收购价格是每个鸡蛋1块钱。”然后他再以1.3元每个的价格出售。
李国东的顾客大多都是回头客。
“到我这里买鸡蛋的,给孕妇和小孩吃的比较多,一般人也不知道我的店,都是老顾客。”
李国东说,真正的笨鸡蛋,每个鸡蛋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每只鸡吃的饲料不一样,下的蛋的颜色不一样,个头大小也不一样。”
与李国东观点相同的,还有茌平县任匠庄村的笨鸡养殖户李林成(音)。
“真正的笨鸡蛋个头比商品蛋的个头要小,而且是一头大,一头小。”李林成说,“散养的鸡吃的东西不一样,每个蛋的颜色也不一样。”他告诉记者,真正的笨鸡蛋,蛋黄比笼养蛋的蛋黄要大,而且蛋清比较清澈。
在任匠庄的一片树林里,李林成养了1400多只鸡,目前下蛋的有400多只。
在他的养鸡场大门口,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用红色大字写着“刘大姐笨鸡蛋”。
“刘大姐”实际是李林成的妻子刘桂青(音),这是刘桂青去茌平县电视台做广告的时候,电视台工作人员帮她起的名字。
这对老夫妻的分工中,刘桂青负责的是销售。前几年,她都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四处叫卖。电动车挂着的扩音器里播放着早已录好的声音:“任匠笨鸡蛋”!
就是靠着走街串户和她的扩音器,刘桂青逐渐打开了笨鸡蛋的销路。夫妻二人商量,再想进一步做大,必须得做广告了。于是,他们花了2940元在县电视台做了一个广告,形式是——“刘大姐笨鸡蛋向全县人民拜年”。
现在,他们每天能销售300个左右的笨鸡蛋,但奇怪的是,“刘大姐笨鸡蛋”
一直无法进入茌平的各个商场超市。
“第一,没有正规品牌,第二,价格太高。”李林成归结为这两个原因。不过他坚信,虽然茌平县城里超市里笨鸡蛋价格比他的低,包装也精美,但总有一天,消费者会认同真正的笨鸡蛋。而他要做的,就是赶快注册一个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
“听说注册品牌可难了,得一年多的时间。”李林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