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试验调查显示,投递100封平信,其中只有67封信送达目的地。中国邮政总公司客服称,平信丢失没办法查询,也没办法赔偿。
不可否认,平信丢失不赔也确是国际惯例,符合《万国邮政公约》,但是,邮局显然不能因此矮化职业伦理,失去责任底线。毕竟,在信件上粘贴邮票并将之塞进邮筒,就相当于与邮局签订了邮递合同,邮局有契约在身。何况,作为社会公用性企业,邮局也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
当然,邮局也有苦衷。平信丢失率高,很多时候缘于一些邮递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欠缺,而这种欠缺有其缘由——据报道,北京邮递员的月收入只有2000元,偏远地区的邮递员想必更低。实际上,自我国实行邮电分家,邮政也实行政企分开后,邮局就面临着生存压力,每年都有创收指标,甚至邮递员也有创收任务。如此,不赚钱的平信邮递自然不受重视,邮政储蓄、快递乃至卖火车票、飞机票才是邮局热衷之事。
一封平信的邮资可能低于邮递成本,但是,廉价、安全、快捷的平信邮递服务是民众应享的一项公共福利,向民众提供这项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之责。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由市场供给,少数市场不能供给的,则由政府向民众提供。进一步说,那些有利可图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自然会向民众提供;那些无利可图乃至亏本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出现缺位,政府应及时补上。就邮政而言,快递有钱可赚,民营快递迅猛发展,这一块可以交给市场;平信邮递不赚钱甚至亏本,民间资本不感兴趣,恰恰应成为邮局经营的重点——原因无他,只因邮局是社会公用性企业,是代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
因此,政府应进行合理的资金补贴支持,避免邮局陷入创收的迷途;并加强监管,使邮局重视邮政普遍服务,提高投递准确率,降低信函丢失率。显然,在缺少“平信丢失赔偿”这个倒逼力量的情况下,更需要行政监管发力,促使邮局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尊重广大用户的权益。浦江潮(相关报道见A2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