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小老小”,今年81岁高龄的丛芙芝老人提起自己在托老所的生活,开心得像个孩子:“在这儿比独自待在家里好,有吃有喝有玩有人陪聊天,感觉幸福得很!”
丛芙芝老人家住西安市辛家庙街道办东元路物流社区,她的4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现在跟小儿子同住,但是儿子白天要工作,大多时候她都只能一个人在家。去年下半年,她入住了社区老人日托所。
丛芙芝老人所说的这个老人日托所里,有老人休息室,共有5张床位,全部铺放着统一的床单被子,还有一个三人沙发,一张小桌子、几张小凳子和一个壁挂电视。3月29日12时许,丛芙芝刚在日托所里吃过午饭,便与记者聊起来。每天,丛芙芝早上起床后先在小区里晨练,8点左右前往日托所,与老人们一起看电视,聊天;中午11点半左右,在社区里吃午饭,午饭后要么在小区里走走,要么在社区为老人准备的休息室里午休;下午到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里看别人打牌,有时下下跳棋;下午5点半左右,在社区里吃晚饭;晚饭后与老人们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看完电视,想回家就回家,不想回家,就在休息室里睡了。
“这里的老人收入都很低,他们吃得也少,所以社区最终决定免费提供餐饮,费用由政府补贴一部分,社区贴一点。”社区党委书记靳改珍介绍,老人日托所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了,空巢老人、吃低保老人、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都可以申请加入日托所。
政策回顾
省财政五年2200万元投养老
近年来,我省养老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养老方式也是多种并举。2010年初,省民政厅提出在全省推行日托“朝至夕归”养老模式。此外,以社区为依托,大力推行精神慰藉、医疗救助、临终关怀,以及在社区内建设老人“呼救通”系统及空巢老人“爱心门铃”服务网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2008年初,省政府开始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决定从2008年至2012年,由财政拨付2200万元全部用于养老事业支出。其中包括:在全省10个市和杨凌示范区各新建一所床位数在300-400张的公办或民办老年福利机构,每个福利机构由省上资助200万元。每个县新建一所容纳300人以上的敬老院。
未来展望
到2015年社区老人都能居家养老
据统计,我省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50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5%。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建设老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到2015年,我省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将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老人全部能实现居家养老的愿望。70%的乡镇、60%的行政村也将建起社区服务中心。
今年我省居家养老将以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同时还将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本报记者付亚娟李治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