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学习成绩分配的“诚信”?
同学们对“诚信证”的评价办法有些疑惑,甚至有同学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拿到“诚信证”,学校一般都会根据班级人数确定第一档的指标,并按照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分配。
学生:这个评选就是前十名的都是A级证,其他的只要考试没做过弊、没被抓过就是普通的,其实也没啥用,就是多了一个证嘛。
学生们看来对这个“诚信证”不太买账,校方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给学生们加上这么一张证呢?学校学生处处长刘兴勤对学生们的说法似乎并不认同。他说,按照规定,如果在在校三年里没有发生任何失信行为,就会得到A级,如果有三次以内的失信记录,就会拿到普通“诚信证”。但这里所谓的“诚信”是与校纪校规紧密结合的。
刘兴勤:比如说有一个同学他的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你通报批评,这就是个失信点;再比方说,学校不允许学生吸烟,那么在我们核查的过程中,发现他吸烟现象有记录的,那也是个失信点。就类似于这样的,都有详细的记录。
刘兴勤说,在制定诚信证实施办法时,校方是把“诚信”的内涵扩大了,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做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单单只是对学生行为是否“诚实守信”进行考察。
刘兴勤:与你严格意义上的“诚信”诚实守信是有出入的,有了这个东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导向,做现在大学生或者对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也就说,单纯靠这个证来管诚信,也是管不住的?
刘兴勤:对,可以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