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刚过去的一周,显得格外的精彩纷呈,管理层连续发出的四个政令,不仅体现了在目前股市处于整体低迷的状况下,其对资本市场的周到呵护;重要的是,上述政策调整涉及到股市基本的制度变革,对整个市场制度的完善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2008年7月沪市创下6124的历史高点后,迄今已经历了近4年的下跌,尽管在2009年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释放了流动性,从而带动了股市一个长波段的反弹,但总体讲,这4年中国资本市场“熊冠全球”,与中国经济的表现极不相称。股市的疲软原因多样,既有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也有股市大扩容而导致的供需结构失衡,但不能不提的一个根本因素是股市内在的制度缺陷。行政化主导的中国股市在新股发行、上市公司分红、退市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制约着股市功能的实现,致使资本市场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上的贡献,微乎其微。
尽管对资本市场在缓解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学界存有争议,但客观来看,当前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发展困难,以及货币超发而产生的通胀压力,正是股市大有作为的时候。一个好的股市是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并可充当回收流动性的蓄水池的。当然,要股市起到如此作用,前提是广大投资者对股市有信心,而只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能让多数投资者获益的股市,才能吸引人们参与。显然,在股市存在系统性制度缺陷,并让广大股民损失惨重时,是不会有这样的吸引力的。
实事求是而言,对于中国股市的这“一身毛病”,管理层过去并非无动于衷,也进行过一些有力度的治理,但由于未能从整体上、从根子上对行政权力进行改造,致使问题越积越严重。这种情况直到郭树清入主证监会后才开始改观。郭主政证监会近半年来,针对股市顽疾,启动了艰难的治理之路。证监会先后推出了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打击内幕交易、降低A股交易收费标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在郭树清的股市新政中,新股发行改革和完善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对股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而也更具基础意义。在中国股市的诸症结中,一个“进口”的问题,一个“出口”的问题,是决定资本市场健康与否的核心所系。新股的“三高”,“st”公司的大量存在和壳资源的珍贵,就是“进口”容易“出口”难的结果。它们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造成股市的畸形发展,更直接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的利益。
相对于新股发行的改革以及退市制度的确立,降低A股交易费似乎意义不那么显著。但在目前情况下,其实更体现了监管层呵护股市发展和保护股民利益的用心。如上所述,股市制度漏洞长期得不到修补,会造成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资金和信息都处于弱势的中小股民。而正如郭树清所说,A股市场的散户特征非常明显,中国的股市是几千万的散户占主导,而成熟市场一般都是各类机构起主导作用。这当然是由中国股市独特的发展路径所致。但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客观上会导致过度投机,而投机的最大受害者又必定是广大散户无疑。从这个角度说,改革股市制度缺陷,减少股市投机所引发的市场波动,首先受益的是广大股民。
中国股市在20年的大跃进后,目前到了对其系统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体治理和改革的时机。没有对股市的彻底再造,是不可能有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也不能使广大投资者从股市上得到合理回报。而郭树清的历史使命,就是确保股市再造的成功。显然,这是个并不轻松的任务,但谁要他坐上了这把交椅并点起了火呢?
(邓聿文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