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物价上涨事关民众荷包,历来都是极受台湾各界关心的问
题。最近因为国际油价持续上扬,台湾的油电政府经营企业被迫调涨价格,推动了物价上涨,政府因此备受压力,推动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物价过度上涨。台湾民众对油电价格上扬也有各种不同意见,但最为人所诟病的却是长期经营效率低落、涨价效率却奇佳的油电政府经营企业。
台湾民间的工资水平在近二十年几乎没有像样的调整,经济不景气、投资意愿低迷造成厂商尽力压缩人力成本。这些年来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什么都涨,就是薪水不涨”,充分显示小市民在面对物价上扬时的无奈与艰辛。而由于事关民生,每次有关涨价的新闻也都是媒体关注焦点,民意代表为了选票,也趁机大动作为经济弱势民众发言。油电涨价推动物价上扬时,政府也会有配套措施,除了“公平会”与地方消保官稽查联合哄抬物价行为之外,民生相关的物价如糖、食用油则以行政命令限制涨价,同时也调降各种大宗物资的关税与货物税,目的在减缓物价上扬,以免经济弱势民众的基本生活难以为继。
物价上扬固然因影响民生而深受责难,但这波油电价格上扬也有民众表示支持,主要是购油成本增加时若不涨价,台湾的中油公司与台电公司就会面临亏损。而这两个政府经营企业的亏损势必要由财政补贴,花的也是纳税人的钱。每回油电价格上扬,政府其实最担心的是工商企业成本增加,削弱了台湾企业出口竞争力,但是油电价格不涨,亏损却要纳税人买单,等于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补贴用电大户的大型企业,显然不符合社会正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台湾的物价上涨当然也受市场制约。物价普遍上扬时总会有业者别出心裁推出低价产品抢占市场,这些未涨价或涨得少的商品立即成为媒体报道焦点,让图省钱的民众趋之若鹜。对于一般民生业者来说,物价上涨造成购料成本上升,若不涨价将压缩利润空间,但也经常在这种压缩之下,凸显出企业经营效率的差异,体质不良的业者在这种严苛环境中若不努力改善,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对一般业者而言,成本上扬其实是相当无奈,只有政府经营企业的价格说涨就涨,既无市场制约价格,民众也没有别的选择,长年以来就是在这种优渥政策下,政府经营企业改革停滞不前。这波油电价格上扬固然因国际因素而不得不然,但外界转而紧盯政府经营企业效率,并透过民意代表监督政府经营企业预算,许多油电政府经营企业的荒唐措施才一一曝光。目前最为人所诟病的除了油电企业高层主管高薪与人员编制浮滥问题之外,外界的焦点集中在台电向民营电厂定价购电的政策。
台湾曾经因政府经营电企效率不佳而意欲推动电业民营化,在1998年通过一项《民营电厂设置条例》,条例规定为扶植民营电厂,台电以高于市场售电价格向民营电厂购电,而且保证收购价格,一次签约25年。当时一口气成立了9家民间电厂,发的电全部卖给台电,民营业者稳赚不赔,而这项政策让台电资产在十多年间大幅缩水。此外,还有台电高层管理人员被借调到民营电厂任职,一边保留台电年资,在台电退休后转任民营电厂高管。
民意代表挖出来的台电经营问题让外界大为吃惊,而且种种弊端显然存在已久,只是因为行政部门的怠惰而未被揭发。饱受涨价之苦的民众猛然发现,所谓发电亏损其实大部分来自政府经营企业经营效率不佳,如果要缩减民众荷包,势必先行大力改革这些浪费纳税人钱的企业才行。只是改革政府经营企业喊了许多年却成效有限,这些垄断性的公用事业企业掌握大量资源与法律优势,除非当政者有足够决心与魄力,否则难以革除陈年积习。
(卢伯华台湾资深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