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耳背,需要老伴贴着耳朵说才能听见。
南木善获得的勋章。
老兵南木善是商州沙河子镇南村人,早年参加抗美援朝被炮弹震聋了耳朵,复原回乡后一直在家务农。如今,85岁高龄的他仍能每天下地干农活,不仅如此老人还曾在赶集时抓住一个小偷。
战场受伤 交谈要“翻译”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木善家,不巧老汉一大早下地干活,直到下午3点才从坡上下来。老人胡须短白,身板硬朗,就是耳朵有点背,听人说话得要老伴马彩连咬着耳朵“翻译”。一大碗芋头包谷糁稀饭下肚后,老人心满意足地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他是1949年参军,原在16军46师136团初生连任司务长。抗美援朝期间,所部连夜赶往上甘岭附近的西峰山执行反空降任务,地上火车跑,上面美军飞机轰炸,一营人牺牲得没剩几个。前线更是每天遭遇密集的弹雨,有一次躲避不及,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爆炸,耳朵当时就听不见了。在战地医院看了一个月,情况有所好转。1955年5月,他光荣复员回乡。
回来后也一直没闲着,小学教师、大队会计、队长都干过,种粮种菜更是好把式,直到现在还天天下地。儿孙在外打工,老伴身体欠佳,家里的四五亩地全靠他和儿媳侍弄,平常除草、浇菜等杂活都不用儿媳操心。在自家后院,老人辟了一块三四十平方米的菜地,整整齐齐地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和青菜,除了供自家吃用,邻居有时也跟着沾光。
身板硬朗 赶集抓小偷
听老人的家人讲,去年他赶集时还逮了个小偷,记者向老人求证此事,他连连摆手,说这算不上个啥事。经不住记者再三央求,老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去年冬天,他到沙河子赶集,刚从银行取了钱出来,就发现有个小伙子偷偷尾随着三名妇女,从其中一人兜里偷出一厚沓钱,约莫有好几千,被偷者浑然不觉。小伙子刚从地上捡起钱,就被眼疾手快的南木善一把抓住,连声招呼失主。小偷见势不妙,甩脱老人钻进一辆小轿车,老人边追边喊,撵过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没追上。
无独有偶,过了几天他又去赶集,再次见到那个小偷在偷一个小伙子。这回他有了经验,抓住此人毫不松手,并呼喊路人一起帮忙。小偷见他年事高也不敢太挣扎,一直被扭送到了当地派出所。失主随后赶到,被盗的2000元终于完璧归赵。
南木善说,平时他最爱看中央台的新闻节目。现在年龄大了,也不知道当年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还在不在,心里还真有点挂念。
文/图记者 胡利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