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只把玩不会出事”令军迷痴迷网上买枪

来源: 法制日报  2012-10-24 07:0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图为温州警方查获的部分气动枪。

文/图本报记者赵阳

“沙漠之鹰、M008、M119……什么样的气动枪都有!”在“4·05”网络贩卖气动枪支案破获后,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分局网警大队副大队长戴乐豪直言,虽然以前也曾参与破获过一些贩枪案,但在一个案件中看见这么多的气动枪支,还是第一次。

随着此案的成功告破,温州警方有关人士近日向《法制日报》记者披露了这起涉及全国29个省市的网络贩枪案的前前后后。

中介商仅是链条上小节点

“有气狗吗?”

“有。可以到我的个人空间里看一看。”

……

这样的对话,并非出现在宠物市场,而是黑枪交易市场里的真实交流。“狗”是枪贩子、“枪迷”们私下里对枪支的称呼。而“气狗”则是对气动枪支的简称。

今年4月,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分局网警大队民警在网上发现,一个网名为“心姐”的网民涉嫌通过网络向他人贩卖枪支。在其个人空间里,警方发现大量气压动力枪支照片和介绍文章。

“她的背后应该有一个供货商。”警方调查发现,“心姐”姓劭,在湖州某地靠打工维持生计。

“她只是个中介,是该案链条中的一个小节点。”侦查人员做出这样的判断。

那么,“心姐”的上家又是谁?

随着调查的深入,网名“低调”的犯罪嫌疑人渐渐进入办案民警的视线:“心姐”等人的枪支都来源于四川省乐山市这名叫“低调”的网民,“心姐”等人只是从中赚取差价。

至此,一个特大网络贩卖枪支团伙开始浮出水面。

顺藤摸瓜揪出上游厂家

经查,“低调”本姓曹,四川乐山人。

他伙同易某、周某等人涉嫌通过网络购入枪支,再通过网络非法向他人大量贩卖枪支,其犯罪模式为:曹某直接贩卖枪支给最终买家,或者通过大量像“心姐”这样的中介商,寻找枪支买家,并由曹某发货给买家。

2012年4月24日,戴乐豪带领专案组成员赶到乐山市。在乐山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在一幢高层居民楼内将犯罪嫌疑人曹某抓获。

在曹某的房间内,警方查获了多支仿真枪,但却未见气动枪支。这有点出乎戴乐豪等人的意料。

“根据我们的前期侦查,每天都会有人给曹某送货。”戴乐豪告诉记者,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继续在此处蹲点守候。当天下午3时,前来送枪支的犯罪嫌疑人易某被抓获,当场缴获5支枪支。

而发现不仅如此。专案组在曹某租用的库房内,当场查获疑似枪支79支,经鉴定73支为气动枪。

每一支气动枪都有特制的木头箱子装着,堆满了库房的半面墙。当看到这一情景时,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戴乐豪也惊呆了。

事实上,曹某还不是此案的最终上家。

6月26日,专案组在河南省洛阳市查到曹某的上家——网名为“我想你”的林某,同时查明,林某的上家为广东汕头的亿嘉玩具厂和另一玩具生产厂家。

几经周折,7月3日,专案组在汕头抓获犯罪嫌疑人高某和芮某,“4·05”网络贩卖气动枪案成功告破。

买家多为痴迷枪支的军迷

此案涉及全国29个省市,到底是谁在买这些气动枪支?

今年5月15日,专案组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一所公寓内抓获买家周某,现场查获疑似枪支和仿真枪17支,后经鉴定其中13支为气动枪。

“周某买枪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藏。”负责办理此案的龙湾公安分局民警杨继划告诉记者。

而经调查发现,此案所涉的气动枪支大都被像周某这样的“军迷”们购买。

“这些气动枪都以真枪为原型,按1∶1的比例设计制作,一些部件用金属制成,工艺非常好,重量也与真枪相仿。”杨继划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这些“军迷”们在购买了“裸枪”后,还会再买一些配件,比如瞄准镜、枪托、特制的箱子等。

在温州市公安局的看守所里,周某向记者透露了他买卖枪支的动机。

原来,几个月前,周某无意间在网上的一个论坛发现有人卖气动枪。“从图片上看,外形蛮好看的。”周某说,他一直就喜欢枪支,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他在网上以几千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一支气动枪。

“买的又不是真枪,而且只是摆在家里,不会出什么事。”抱着这种心理,周某后来又陆续从网上购买了多支不同型号的气动枪。

据了解,由于这类枪支不同于传统以火药为动力的枪支,其破坏力与危害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根据《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当所发射弹丸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有关规定时,一律认定为枪支。而本案中的气动枪支威力一般能达到5焦耳至6焦耳,最高的可以达到19焦耳。

“事实证明,这类气动枪支威力巨大,破坏力惊人。在有效范围内足以致人死伤。”龙湾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大队长陈佩锋告诉记者,这类枪支一旦流入社会危害是巨大的。

物流人员未落实开箱验货

“4·05案”虽然成功告破,但陈佩锋并未表示出过多的欣喜。在他看来,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联系贩枪的趋势非常明显,互联网已经成为非法买卖枪支的主要联系渠道。

“犯罪成本太低了。”陈佩锋表示,网络贩枪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为虚拟社会,卖家可发布信息进行交易,但由于网络服务商监管措施不到位,警方落地查人的难度很大。

近年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整治网络贩枪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和督办大要案等方式,进行严厉打击。“以前,一些不正规的军事类网站、狩猎类网站贩卖枪支的信息很多,现在已经大为好转。但不法分子仍通过贴吧、论坛、即时通讯等渠道发布信息,这就需要网络运营商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陈佩锋说,

此外,该案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也令人深思。无论是“心姐”、“低调”还是“我想你”,都是先通过网上联系,后通过物流环节将气动枪支送到买方指定地点。

“在曹某的住地,我们发现了大量发货单。”陈佩锋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但物流环节没有认真落实开箱验货的规定,成为网络贩枪的帮凶。解决网络非法买卖枪支,这一问题仍有待解决。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