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公安集群战役围剿斩断制售假全链条

来源: 法制日报  2012-10-25 07:0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 司法关注·打击侵权假冒

本报记者 李恩树 本报见习记者 郭文青

“公安机关将始终坚持严打方针,将打击锋芒对准威胁国家创新经济发展、损害国家形象、危害权利人合法利益和群众健康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穷尽一切法律手段,坚决遏制侵权假冒犯罪猖獗的势头。”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相关人士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据介绍,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公安机关开展“亮剑”专项行动,针对假农资、假食品、假药品、假名牌先后发起跨省专案集群战役119次,总体战果超过往年同期的9倍;从今年3月1日开始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发起打击严重制售侵权伪劣犯罪集群战役369次,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数2.8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名,相当于去年全年打击水平。

针对当前制假售假犯罪链条化、产业化、网络化趋势,公安机关开展了针对性打击策略的探索与创新。实施“精确打击”,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引领侦查的作用,提升主动发现、主动进攻能力,不断强化侦查职能,深挖幕后组织者和策划者。实施“全程打击”,围绕货物、人员、技术、资金流向,追根溯源,集中力量摧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和整个产业链条。实施“集群战役”,由发起地公安机关提交线索,产供销涉案地公安机关协同经营,公安部统一指挥,对犯罪链条和网络发起织网式排查、专案式侦查和大兵团合成围剿,斩断制假售假全链条,开创了公安机关打击规模化犯罪的新模式、新战法。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相关人士表示,集群打击集中铲除了一大批跨地区制假售假犯罪产业链,深刻揭示了制售侵权伪劣犯罪的恶劣实质、黑暗内幕和深刻影响。

2012年6月,江苏等地开展打击许某等人制售假冒伪劣奶制品集群战役,揭露了漂亮包装、“名牌”商标背后,细菌超标、危害健康的犯罪事实;2012年3月,浙江等地开展打击网上制售假冒伪劣犯罪集群战役,再次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广告平台和流通渠道,揭开“欧美代购”、“精仿”、“高仿”、“正版”、“尾单”等噱头销售假劣商品的实质;2012年5月,广东等地开展打击朱某等人制售假表集群战役,揭开了业界以假表冒充真表,并根据一些客户“买假表真送礼”的需求,配套提供国外钟表公司“收据”、“发票”以及全套包装盒、说明书、证书的行业内幕。

“经过近年来持续深入的强力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发展蔓延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容忽视的是,滋生侵权假冒犯罪的因素依然存在,侵权假冒犯罪活动更加隐蔽、复杂,职业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国有组织犯罪更加突出,不但威胁公众健康安全,而且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国家的创新发展。”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相关人士表示,公安部现已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经济犯罪侦查、网络安全保卫等十个业务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工作,督促各部门、各警种协同打假。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也成立了相应的协调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本地公安机关各部门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工作。全国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专项打击的力度和声势,不断将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工作推向纵深。

本报北京10月24日讯

编辑:海娜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