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末日情结比世界末日更可怕

来源: 黑龙江日报  2012-12-21 14:17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原标题:末日情结比世界末日更可怕

  □ 楠杜

  随着12月21日这一天临近,有关“世界末日”的传闻又成舆论热点,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滑稽的现象:因传言地球将连黑3天,四川双流市民抢购蜡烛;有公司甚至给员工放假。而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块巨大的小行星将于下周与地球“亲密接触”时,“世界末日”俨然又多了一分可能性。

  自从电影《2012》上映以来,“世界末日”就不时被想入非非,船票这一抽象的道具,不但在电影中被赋予强烈的象征意味,也开始走进现实生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尽管科学界多次论证传闻的荒谬,“末日情结”却并未因此缓解,相反,日本大地震以及对核辐射的担忧,各地离奇自然灾害,都在强化这种情结。

  是否真有世界末日?一个针锋相对的回答是“谣言止于智者”,然而,我们看到,智者可以辟谣,却难以为民众提供免疫,科学的力量尚不足以平衡人们内心的恐惧。究其原因或在于,末日传闻无非是一个噱头,它之所以在生活中挥之不去,更多是因为与部分社会心态产生了化学反应。

  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个体面临的诸多困境,比如经济层面缺乏创业机会,以及道德层面的相对孤立感。在互联网上,亦不难发现它们的种种具体表现。抱团取暖的经典桥段俯拾即是,白富美、高富帅的传奇让人可望不可即,只能用“屌丝的逆袭”聊以自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化作美好的祝福,“活在当下”也成了很多人的励志用语,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解放了无数失语者。与此同时,网络照进现实,并呈现了社会心态暴戾的一面,知识分子因立场不同而约架,理性辩论的空间日趋逼仄。

  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可归结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学者在总结两个舆论场分歧越来越大的原因时,提到底层社会上升通道堵塞和富裕阶层的移民倾向,与此同时,近年来,作为社会重要支撑的中产阶层也流露出一定的浮躁情绪。如此不难理解,“你幸福吗?”这种据说颇具创新意味的提问方式遭遇水土不服,受到无数网民的冷嘲热讽。这不仅因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更在于,它的创新以及矫情所面对的是一个人心浮动的社会。

  上述社会心态无疑为末日情结提供了生存土壤。当科学疲于应付各种世界末日的说法,或许,我们应该摒弃实事求是的逻辑,不是简单地普及常识而是将心灵视为治愈对象。上个世纪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用“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样一句话激励国民,并通过“炉边谈话”贴近民众,塑造国民自信。期盼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改革砥砺前行,各阶层民众守望相助,尽快消弭末日情结。      

编辑:赵萌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