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微信发送量3年后将超手机短信 每秒约有10人注册

来源: 长城网  2013-04-03 19:3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微信时代

  当拜年不再是冰冷的短信,而是微信上一首声情并茂的《新年好》;当传统彩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像素照片的传输需求;当异地恋人更习惯用网络视频电话向另一半诉说相思之苦时,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微信时代”——这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移动社交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于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憧憬和遐想了很多年,直到微信——第一款具有颠覆性影响力的杀手级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才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神奇与可怕。

  作为微信用户的三亿分之一,当你把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从短信、电话、QQ、MSN……转移到了微信,那些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可能会让你倍感惊喜,但这让很多人切身体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改变即灭亡”的恐惧。

  所谓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但两个强势产业的融合谈何容易,这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市场格局、利益格局与商业模式的革命。尽管很多传统互联网的产品都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但微信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特征鲜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将延伸出巨大产业链条的广阔平台,甚至将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

  彪悍的微信:3年后微信发送量将超手机短信

  《中国经济周刊》

  2013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下称腾讯,00700.HK)推出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迎来了两周岁生日,而这份生日礼物相当彪悍:注册用户数突破3亿。这也使得微信成为了拥有15种外语版本,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每秒近10人注册

  自2011年1月21日推出到用户过亿,微信用了433天时间;从1亿到2亿用户,它耗时172天;从2亿到3亿用户,微信只花了120天。也就是说,在这120天内,每秒钟就有近10人注册了微信。而据微信内部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注册增速,微信用户数量攀升到4亿的速度将更快。

  “微信”这款产品为何能如此成功?微信团队自己的总结是:抓住了“时机”和找对了“节奏”。

  “一方面,微信刚诞生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刚起步,市场尚未成熟,微信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另一方面,微信几乎每一个新版本都符合移动互联网当时的发展趋势,快速感受并实现用户需求。比如,附近的人就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功能,它的诞生源于用户除了真实朋友之外的更广泛的社交需求,而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需求。”微信团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一直关注微信发展的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也认同这样的看法,微信几乎是在每个合适的时候发布出了适宜的新版本。虽然米聊、iMessage等其他类似的互联网产品甚至比微信更早地发现了机会,但并没有获得微信这样的影响力和用户群。

  “移动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产品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满足沟通的流畅性和便捷性这两个要求。流畅性体现在无论文本、图片、语音、视频都能轻松交流,而且要低成本;便捷性是说能够找到很容易地想要沟通的人。”董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微信依托腾讯特有的QQ资源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这个是特有的优势。目前QQ的用户数量已接近8亿,微信应该还有非常可观的增长空间。”

  腾讯本身对于微信产品一直保持着“不藏不露”的低调态度。即使各种传言和消息已经漫天飞舞,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微信之父”张小龙却一直对外三缄其口。直到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因为“有责任和义务接受媒体的监督和采访”,才终于开口回答了关于微信的种种。

  “我们更希望微信成为一个平台,能够跟其他各类开发者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微信玩法各种各样,它能连接很多商业模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马化腾表示了更大的野心。

  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之后,微信又在美国设立了办公室,开始拓展亚洲之外的欧美市场,这让人们不免猜测腾讯的国际化野心以及中国互联网产品走向世界的可能。微信能不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呢?

  “无论是从普及度上来说,还是从使用的丰富性上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上,亚洲国家走得更快一些。我觉得这可能会给我们这些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一个走出去的机会。”马化腾说,“全球都面临着一个剧变的时代,现在的竞争是按‘天’计算的,都是生死时速,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成与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

  迟到的“富二代”

  其实,腾讯的微信并不是移动端即时通讯产品的始作俑者。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