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里装上护栏,空间更加狭窄 本报记者李晖摄
■一些业主:简直是奇闻,空间缩小,家具都进不去了
■另一些业主:也许是好事,没看电梯都被撞成啥样了
电梯里焊上了防护栏!这事让西安市劳动路任家庄小区的居民议论了一天。原来,都是电动车“惹的祸”。
>>业主热议
有人说侵害了业主利益有人说这也许是个好事
昨天,任家庄小区里多处贴了“紧急通知”:“6月1日楼内6部电梯的防护栏将全部安装完毕,楼内还未将放置的非机动车挪出的业主及住户们请尽快挪出,安装完毕后还未挪出的请自行解决。”
昨日下午,许多业主都围在“通知”前议论。一位业主说,“电梯里装防护栏简直是奇闻,电梯本来就不宽敞,这样空间就更小了,至少少了4个人的位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位业主说,昨天早上物业公司给电梯里焊上了一个不锈钢的防护栏,导致业主没法将电动车推进电梯上楼。这位业主气愤地说:“物业的做法主要就是逼业主将电动车存到车棚里。但业主都嫌车棚太贵,一个月停车费要20元,充电一天是1.5元,费用太高不合理。电梯是小区业主共有的,物业公司只是管理者,他们没召开业主大会,没经过业主同意怎么可以随意装防护栏呢?这样做侵害了我们业主利益。而且电梯里的空间也受到挤压,今后业主搬个家具或者床垫什么都没办法进电梯了。”在小区B座楼,三部电梯中的两部,靠近电梯里端的下方都焊装上了高50厘米、宽26厘米的不锈钢防护栏,看上去电动车是无法推进电梯了。
一位乘坐电梯的夏姓业主告诉记者,加装防护栏也许是个好事,“电梯里怎么能上电动车呢?你看电梯都被撞成啥了?隔三差五地出故障,都是电动车上上下下造成的。万一电梯出了紧急故障,业主安全谁来保障?”一位大妈说,电动车存在车棚花点钱是正常的,业主的安全比停车费重要,毕竟有电动车的是少数。
>>物业说法
电动车上楼造成电梯故障频发
充电费高因使用的是商业用电
在该小区物业中心,经理卢禹冰女士介绍,小区有两座28层的高层住宅楼,属回迁安置小区,共500多户业主。业主入住一年来,因电动车进出造成电梯频繁出现故障。“电梯维保人员来修了无数次,仅一个故障零件‘光幕’的更换就花去了4000多元,维保费也翻了一倍。这些费用实在太高了,所以我们决定在电梯里加装护栏。”
对于加装防护栏是否会影响业主搬挪大型家具,卢经理说,A、B两座高层各有三部电梯,其中一部是货梯,物业公司会将货梯的防护栏装成可拆卸的,“如业主有搬家具需求,可向物业公司申请,我们会将活的防护栏临时拆除,方便业主使用。”
对于电梯能否安装防护栏,卢经理说,他们是咨询了电梯公司维保人员的。而记者联系到的维保人员肖先生称,任家庄小区的电梯故障率特别高,“有时一天能去三四次,故障率是正常范围的几十倍。我向物业公司提出必须要禁止电动车出入,否则电梯寿命将大大缩短,而且故障也无法避免。”但对于电梯里是否能安装防护栏,他并不清楚。
那为什么业主不愿将电动车放进停车棚呢?卢经理说,一开始让保安维持电梯乘坐秩序,劝说业主将电动车存进车棚,但保安与业主的争吵就没停止过,加装防护栏是无奈之举。电动车存放一个月收费20元,也是在调查周边地区之后才决定的收费标准,是在物价局规定的范围内的。
为什么充电一次要收费1.5元?卢经理解释,小区三层以下用电属商业用电,“商业用电的收费本来就比居民用电收费高,平均一度电收费1.2元。而业主反映的充电收费高的问题,我们也向上级反映了,现在正在考虑增设投币式的快速充电设备。”
卢经理说,物业解决问题是站在全小区业主的安全角度考虑的,“电梯频出故障,寿命就会降低。更换电梯的费用最终还是要业主出,不能因为小利益而危害大利益。”
>>质监表态
是否符合规定应由检测单位勘查
西安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李明说,物业公司经常会以贴告示、解释和劝阻的方式,阻止电动车进入电梯,但加装防护栏他还从未听说过。“是否符合行业规定,应由检验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查。如有不妥,恐怕还要拆除。” 本报记者 黄晓林
■相关链接
电动自行车停放收费标准
据了解,2013年1月1日起执行修订的《陕西省物业管理区域内交通工具停放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电动自行车收费标准如下:室内一类(停车场)为25元/辆·月;室内二类(停车场)为20元/辆·月;室内三类(停车场)为15元/辆·月;露天(停车场)为10元/辆·月。
陕西省物业管理区域内交通工具停放场所类别标准中规定,二类停车场中的室内停车场的标准为:出入口符合国家标准的双车道,配备升降栏杆,停车位有专业标识,配备监控、消防、通风设备。24小时有专人值班,配备管理、保洁人员。
编辑:王秋阳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