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高新区创新创业乐土处处开花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3-07-17 10:5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知识产权是对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的营造,则是对科技创造土壤的培育。

  近日,西安高新区为区内700多家企业3万多项知识产权兑现了5000多万元的奖励,成为其鼓励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与此同时,高新区第五届“高新杯”创新发明大赛正在火热进行,吸引了不少区内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体现了高新区全触角发掘、利用智力资源,扩大知识产权覆盖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无论是兑现奖励还是全区挖掘创新发明,都以不同侧面展示了高新区创新创业乐土愈加肥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高新区共有21732件专利被授权;累计海内外上市上柜企业50家,其中在国内A股市场发行21家,占到陕西省的60%以上;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40家,占陕西省的58.6%,西安市的75.4%。

  3万多项知识产权获奖励

  共有21732件专利被授权

  日前,高新区以5000多万元兑现了对区内700余家企业3万多项知识产权的奖励。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背后,是区内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完善的脉络。

  “高新区在知识产权方面对我们帮助很大。每次新政策培训会、热点问题研讨会,都会邀请我们参加,现场答疑解惑,让我们从最初有点盲目,到如今已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制度建设也不断完善。”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公司已申请各项知识产权近140项,并连续几年被评为高新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同时,多次获得高新区知识产权补助。”

  这在高新区并非个案。截至2012年,高新区知识产权申请量已达116701件,共有21732件专利被授权,授权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仅2012年,高新区就申请知识产权36336件,同比增长41.3%,其中专利申请量占西安市的66.8%,占陕西省的55.9%,发明专利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

  “高新区拥有版权企业多集中在创意产业聚集区、国际软件园及电子园。近年来,专利结构在不断优化,说明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出的能力和水平。”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相关负责人说,“国际先进的GPS射频芯片、能量回馈型交、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和全球三大无线通讯标准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都诞生在高新区。”

  “部分中小科技企业忙于存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因此,我们主要是通过宣传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企业创新创造力。同时对于申请专利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近年来,知识产权扶持资金已累计超1亿元。”该工作人员说,“此外,通过质押贷款、技术许可等,帮助企业把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盘活。目前已帮助27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超3亿元。”

  全国首家一站式知识产权大厅

  构建高新区自主创新保护体系

  某药业公司研制的国家级新药先后被5家医药公司侵权,这可愁坏了公司负责人。幸运的是,高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知道后,积极帮助该公司多方协调沟通,案件圆满解决。而这只是高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协助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的31件高新区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一个。目前,在高新区,知识产权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已深入人心,而这一知识产权维权体系,也只是高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环节。

  据了解,为构建一个与产业链紧密衔接的自主创新保护体系,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登记版权等形式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园区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高新区2002年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2003年设立西北地区唯一、全国高新区中首家版权中心。由此形成专利、商标、版权“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打破了传统体制下不同部门与体系分管知识产权的格局,建立了全国首家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大厅。

  同时,自2006年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以来,高新区先后成立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西安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等。目前,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已服务企业328家、培训3000多人次。此外,还建立了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及专利信息分析系统,以及建立知识产权展示转化平台,推动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专利数据库可供企业查询全世界专利产品,避免重复无用功或侵权。”该工作人员说。

  多措激活区域创造力

  高新区创新创业更活跃

  为了寻找“意中人”,西安西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来高新区与西安市科技局合作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场“赶集”。令人欣喜的是,某公司展出的技术项目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个“他”。双方一拍即合,现场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并获得科技大市场技术交易补助。

  愉快的合作得益于科技大市场这个“红娘”,而作为高新区推动集成创新的平台建设,科技大市场搭建了科技资源供需双方交流、交易的平台。而此前,为配合三星项目落地及入区配套企业相关服务工作,科技大市场成立特别服务小组,提供全方位、集成化、一站式服务,促成了韩国Lot Vacuum公司、SIT株式会社等配套企业迅速入区。

  此外,高新区通过财政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激活区域科技创造力。目前,拥有国家级基地和试点园区26个,建有各类工程与技术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200余个,其中国家级的有20个。同时,高新区引导组建了卫星应用、软件外包等21家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了企业间信息共享、配套合作和市场拓展。

  “去年高新区新注册企业3019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6家,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同时,科技类、软件类、三星配套企业等明显增多。”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高涛说,“投资创业要有创新环境,高新区领先的软硬件及‘零收费’园区的打造,目前已形成了科技创新洼地,企业起步比其他区域门槛低。”(记者 张娜)

编辑:冉旭东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