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病例集中于5个社区 全部为轻症并已隔离治疗
昨日下午,广东省疾控中心紧急召开媒体通报会,通报近期中山市黄圃镇发生的一起登革热疫情:截至7月18日,共发现登革热病例37例,集中分布在5个社区,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截至昨日,中山外地区未发现本地登革热病例。
据省疾控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通报:7月16日,开始接报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发生一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疫情;截至7月18日,共发现登革热病例37例,病例集中分布在5个社区;目前37例全部住院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都是I型登革热,病患发烧、出现骨头痛等全身不适,个别出现皮疹等症状,病情轻。”37人被安排于黄圃镇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隔离治疗。
何剑峰表示,这是中国内地今年首起本地登革热病例。由于中山市黄圃镇人口高度密集,有效控制蚊媒密度仍需一段时间,且根据流行病学推断,应该还有部分已感染病例处于潜伏期尚未出现症状,预计近期仍将有新增病例报告。
此前广东时有发生登革热本地病例,如广州的海珠、越秀、荔湾以及佛山的禅城等区都有发生,但没有今年这么“凶猛”并出现家庭内聚集。广东应对登革热的经验非常充足,市民无须恐慌,而且登革热重症出现,在广东已经是20多年前的1992年了。
专家呼吁,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斑蚊)叮人传播,该蚊孳生于小量清水,因此居民务必及时清倒积水。
另悉,7月至今,全省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急升,半月数量超过上半年,因此有发烧、出皮疹症状,务必就医并告诉医生旅游史。
不必恐慌 尚未出现本地大规模传播
何剑峰强调,虽然疫情说明广东登革热已经由单纯输入性改变为发生本地病例,但目前尚未出现所谓“风土病”即本地大规模传播的规律,因而不要过分恐慌。疫情发生后已采取了七大措施,疫情控制正在进行中。这些措施包括省疾控中心派专家到当地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在疫点范围开展入户病例搜索,全镇开展疫情应急监测,积极组织和动员在全镇开展消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以及环境整治专项活动,指定定点医院对现症病人隔离治疗等。